幻海迷局

净土往生

栏目分类

浏览排名

佛说十善业道经略谈(三十六)

  • 佛说十善业道经略谈(三十六)

音频在线听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何等为三?一、定为智人所爱。】


“如果能躬行不绮语的善法会得到成就三种决定,都是哪三个呢?第一,就是必定被有智慧的人亲近,这个爱字不同于我们普通理解的情爱的爱,而是欢喜和亲近里面带有尊敬和钦慕的内容在里面。”

  这条决定成就对于修行人有什么好处?我们常常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或者“人以类聚、物以群分”,这是为什么呢?正如现在《成功学》中有这样的一个理论:你的朋友都是什么样的人,那么你就是什么样的人。你的朋友都是千万乃至亿万富翁,那么你也必定是这样的富翁;而如果你的朋友都是穷光蛋,那么你也必然是穷光蛋。这个话说起来确实很不好听,不过话糙理不糙。

  用佛法中的“共业招感”的理论就可以解释这些情况了,也正是因为大家都造作了这样的业力。共同造作一样业力的人,相互地招感,成为亲近的人、成为朋友、成为家人、成为眷属、成为地缘性的亲人。比如说在一个杀业非常重的地方,共业是杀业重,但是里面有别业。别业就是:他杀猪,他杀羊,他杀鱼,杀的东西不一样,杀的多少不一样;再比如说,这个世界有的地方就是人间饿鬼道,吃不到东西,人都饿得皮包骨。那么这个地方的人就是因为浪费粮食招感到投生在这个缺乏食物的环境中;就像有的人浪费水,于是投生到缺乏水的地方。就像早先某些民族的人,一生只洗三次澡:出生的时候洗一次,结婚的时候洗一次,死的时候洗一次。

  如果我们周围都是有智慧的人,那么我们也必定是有智慧的人,也正因为大家都有智慧,于是才会“臭味相投”,便称知己了。这样一来,我们周围都是有智慧的人,这对于我们的修行来说,实在有太大的利益了,为什么呢?因为大家都有智慧,智慧哪来的?过去做法布施来的。于是大家都有这个善缘法缘。在学习佛法的时候,有智慧的人就可以触类旁通,可以举一反三,可以很快的通达某些方法。这样一来我们就有了很多人在我们周围给我们表法,给我们授课,乃至帮助我们、提醒我们、敦促我们,再深一点就是坚固不破的法伴侣了。一个人修行,他是孤独的;如果有了法伴侣就没有这个孤独了,大家都一起修行,而且相互的帮助,成为一个清净团体,互相勉励互相帮助,这对修行来说有大裨益了。

  为什么离绮语就会有这样决定成就呢?就是因为绮语会让有智慧的人离你远去。大家想想:一个有智慧的人,他见到一个人,闲着没事就扯那些没用的,而且聊起来没完,这个有智慧的人一见这样的人,早就远远地跑了。如果他不跑得远远的,就三个情况:

(一)是他不愿意离开;

(二)是他离不开;

(三)是他没有智慧。

  所以如果你身边有常常绮语的人,我们会不会想远离他呢?一定会的,不过有的时候碍于某些条件的不成熟,还没有办法离开;有的时候是离不开,有的人想帮助这样的人,也会和他做朋友,与他亲近然后慢慢得影响这个人改变坏的习惯毛病。如果这些都不是,那么这个绮语的人,就可以离他远些了。就像世尊在临涅槃前,阿难问的四个问题之一一样。“遇到恶性的比丘怎么办?默摒置之。”就是对他沉默,然后远离他。我也不说他是非,也不和别人说他是非。所以修行《十善业道》,真的非常重要,这里面所标指的众多利益,都是修行的重要保障,也是修行的重要结果。

  “为智人所爱”,这是重要结果也是重要的保障。大家想想,如果我们周围都是有智慧的人和我们一同修行进步,这氛围要多殊胜难得?而如果我们周围全都是劣根劣性的人,我们自己修行尚且很难,就像有的同修,他周围的人不信佛,不信佛可以不去说话,不过这些人不信佛,反而在来说佛教的是非,并且抓住电视剧或者某个神话故事里的台词就和你对付,这些干扰对修行是很不利的。

【二、定能以智,如实答问。】


“第二条决定成就,是必定可以用智慧来如实的回答别人提出的问题。”

  这条成就也很重要。大家试想,如果一个老师讲课,底下举手问问题,结果这个问题把老师问倒了。老师也可以不都懂,但是老师总被问倒,好像老师的水平就有待考察了。做为老师,你起码要做到——学生能涉猎的这些范围内的问题,是问不败的,不做到有问必答,也要做到回答的靠谱,这样才勉强可以。世间的老师尚且要这样,那么佛法中的法师就更得这样了。我们去看很多大德回答问题的记录,真的是洞若观火,一眼就把问题看得清晰见底,回答得也言简意赅,一语中的。这不是因为他不爱说话,而是因为他有智慧,能看到问题的核心本质,看到矛盾的纠结点,所以才能做到一句话把问题解开。

  这条决定成就,实在是太殊胜了,在深入一步就是传说中的“辩才无碍”了,佛教中的法师,几乎个个都有这“辩才无碍”,辩论起来风趣幽默,又不失深意。不要以为这个法师好当,没两把刷子,真是当不了的。以智酬问,不掺杂个人的情绪,也没有偏颇两边,要做到这个不是那么容易的。我们每个人努力地修行,佛法中这所有的利益都可以得到的。比如这《十善业道经》一样,每一条都有或多或少的利益善法成就。就像去超市买东西一样,你看这个利益好,那个利益妙,这个善法殊胜,那个成就难得,这都好,那么你伸手去拿吧!找到根源,去修这十善业道,这就是佛陀为什么把这十条善恶说得这样仔细的原因了。

  佛陀慈悲啊,知道我们会以一个有求的心去修行;知道我们还会以见到利益为机缘去修行;知道我们会实验着去做不完全信受,于是为我们列出了这么细致的利益。我们看到这些利益,深入地去思维这些利益就会发现:每一条利益都是无比的重要;每一条成就都是重要的保障;每一条善法都是不可或缺的,所以才会真实地躬行这十善业道,能真正地断恶行善。不管是以什么样的心,这都是好的,这都是在修行的路上,努力前进着。

  世间的问题,可以有很多种答案;出世间的问题,也可以有很多种答案。就像一加一得几的问题,可以得二,也可以得三,为什么呢?对的是二,错的是三,或者错的可以是五,或者其他,也就是说有答案,不代表一定是对的。就像孔子的弟子去买东西,结果卖东西的人不会算帐:三乘以八等于二十三,孔子的弟子就说这个是错的。卖东西的人说:“如果我算错了,我脑袋给你。”于是两个人就找孔子去评理。孔子问弟子:“你错了会怎么样?”弟子说:“我错了把帽子给他,他错了把脑袋给我。”于是孔子说:“他说二十三是对的。”那个卖东西的人抢了帽子很高兴地走了。弟子很不解地问:“为什么啊?”大家想想为什么啊?因为孔子慈悲,不想让这个卖东西的人因为这一点点的小事丢了脑袋,数算错了可以重新算,可以改,脑袋掉了就没戏了。所以能真实地以智慧来回答问题,这是非常难得的。不仅可以解决我们的疑惑,更有醍醐灌顶的感受,乃至有一句话点醒梦中人的感觉了,这就是差别。这个差别不是众生和众生间的差别,而是在公平公正公开的情况下,自己一点一滴地修出来的,你不修就没这个内容,他修就得这个利益,佛法的公平亦在此处了。

  每个人都可以学佛,没有谁不可以学佛,因为每一个众生都有如来藏的,所有的佛成就为佛,都是依靠这个如来藏。有人依靠他成佛、有人依靠他成了菩萨、有人依靠他成了凡夫、有人依靠他成了地狱客。

  能回到如来藏,和自性光明被四十一品无明遮蔽,这完全不是一个概念,你想回去就一一地破除这些无明,所有成就为佛的佛陀 都是这样走过的,没有一尊佛还保有无明的,都是无无明,乃至无无明尽的。

【三、定于人天,威德最胜,无有虚妄。】


“这是第三条决定成就,必定能够在人天中,成就为最殊胜拥有大威德的人,而且他决无虚妄。”

  我们要理解能真实地修行十善,会得到人身天人身的,很多殊胜的德能,不只是人世间的,还有成为天人也会拥有这样殊胜的德能。为了大家理解方便,我们更多以人的角度来理解这部经典。也因为这部经是九法界众生共尊的,九法界的众生都在学这部经典,所以不只是我们人类学佛。这个心量一定要扩开,不能局限在佛经就是佛陀给人说的,佛陀就是三千年前古印度的一个迦毗罗卫国的太子,名字叫乔达摩悉达多,这样想是不行的。

  能够拥有极大的威神势力,拥有殊胜的德能,这条利益也非常重要。但是大家想过吗?这么殊胜的利益,竟然都是因为修行不绮语的善法而得到的,这真是佛陀的慈悲。佛陀以最最简单方便的方法,让我们信受、让我们愿意前往、让我们愿意修持自己,是因为给我们指出的路没有偏颇,而且化繁为简,把非常复杂难懂的道理,化为最简单的行为,让我们去躬行,这就是真的修行了。

  所以能跟随佛陀修行,能跟随佛陀的指引前进,这是非常殊胜非常幸福的事情。方东美先生才说“学佛是人生最大的享受”。佛经哲学是所有哲学体系中最高最璀璨的明珠,也希望大家都能在这幸福的事业中努力前行,真的回归到自己清净本然的自性中去,了脱生死轮回的诸般苦恼。

南无本师释迦佛

南无本师释迦佛

南无本师释迦佛


上一篇:十善业道略说(三十五)
下一篇:佛说十善业道经(三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