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海迷局

净土往生

栏目分类

浏览排名

楞严经——精研七趣略说(2)

  • 楞严经——精研七趣略说(2)

音频在线听

 

《楞严经》经文的全名非常长,共二十个字——《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前面十九个字是别名,最后一个“经”字是通名。这是一个法喻俱全的经题,以往的讲课中曾简单分享过经题,用掉了几天的时间,这次简单说个大略的意思。

“大”是摩诃之大

“摩诃”是梵语,梵语里一个名词的解释往往有很多层面,翻译成汉语后,只能抽取其中差不多的意思,而不能把全部意思都拿出来翻译成汉文。所以当我们理解这些内容的时候,一定要回到当时的状态中,才能更好地理解它的原貌,而不会被我们现在对文字的认识形成新的绑架。

“大”这里抽取的是摩诃之大,有恭敬、无以复加之圆满的意味。在我们的理解中,什么才能称得起这样一个大字?只有无上穷极的佛法可以称谓为“大”。在佛法里什么是大?般若是大。在般若里什么是大?三昧是大。在三昧里哪个三昧最大?就是这“楞严三昧”,是一切诸佛成就之三昧,这正定正受是一切诸佛必须要有的。菩萨可以有前面之种种,而如果说这个人修得了“楞严三昧”,他就离成佛不远了。粗暴地说,如果这个菩萨没有修得“楞严三昧”,那么他离成佛还有距离,还不可以成佛。以此类推,这部经是什么?这一句我们点到这里,大家思维。这也就是为什么说《楞严经》住世,佛法不灭、正法不灭。如果这部经灭了,那么成佛的路没了,修行的方法没了,修正的手段没了,纠偏的勘察没了,修行的阶段对照也没了,这个佛法确实也没啥可学的了。

往往很多人认为这部经文最重要的是五十阴魔,那么可以说非常遗憾,这个说法并不完全。我们读《楞严经》就会发现:这个精研七趣和五十阴魔都是最后的部分,这个时候阿难已经证得了二果阿罗汉,经文讲到这里就可以停下了,所以说这两个部分完全都是慈悲我们,为我们讲的。

“大佛顶”

三十二相中有一个叫做“无见顶相”,就是佛陀的头顶有非常高、非常亮的圆光,凡夫却看不到,这代表智慧,也代表智慧是我们看不到、却真实存在的。佛代表智慧,在佛法里常常用佛的头来代表重要、代表智慧,而在佛头的最顶,真的就是顶极无上了,没有比这个词再恭敬、广大的了,也真的没有比这个佛顶,更适合这部经文了。我们要明白,这部经也是佛陀顶戴之经文,是佛陀的法身所在,一切修行的密髓在这里了。因为太广大、太深邃,又要埋藏在文字中,所以又取了这个---凡夫看不到但却真实存在的“无见顶相”来比喻,可见这部经文之重要了。

“如来密因”

“如来”是佛陀的十号之一,我们常常要对这两个字加以揣摩,用《法华经》大白牛车中的安置丹枕来做对照,就更容易理解了:一个飞快奔跑的牛车里,很稳定地安置了一个红色的枕头。这红色的枕头代表什么?红色代表慈悲,枕头当然是要睡觉休息的,正如我们修行一样,不管身行多忙碌,要把这个心安置一处、闲置一处、不动不摇、不急不恼,这就非常好了。而佛陀是如如不动的,“如”是就像,“来”是来了,表面的意思是:就像来了,那么到底是来了还是没来?如果说没有来,那么又说好像来了;如果说来了,又说是好像?其实就是内心安置,而身形奔波。佛陀是这样的,不起心动念。

为什么不起心念?因为知道:这一切的心念波动,都是虚妄的相想。浅点说都是假象、是波动的、是变化的、是败坏的、是无常变灭的;深了说就是五阴不取对相、六根不对尘相,让六根回观回受,就不和这虚妄接轨,自然超越。

“密因”

指这部经文是成就如来的秘密因缘。

如果大家说:我懂得了佛法的精髓了,那么用这部经来照明一下,成就为佛的密因是什么?如果不懂就老老实实地去学佛、去修行、看住妄想杂念就好。这部经警示那些狂慧的人,你可以有智慧,如果你的智慧是真的,那么这个密因是啥,你知道吗?并且还会鞭策那些有邪思邪见的修行者,什么叫邪呢?就是不正确的、不对的。

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邪的?我们往往都知道,学佛是放下妄想分别的过程、是去除这些的过程。那么如果什么是妄想、什么是分别都不知道,就说要去除妄想分别,这就太玩笑了。对于我们来说,要做的是除去贪嗔痴,还没有上升到去除妄想分别,我们知道法眼又叫做:择法之眼。也就是说,如果连法的选择能力都没有,就不能叫做有法眼,那么法眼如果严格来说,就是分别。

我们还没到这个阶段,还没有说要去除分别妄想的时候,所以前面的工作,是我们要去做的,这个部分希望大家有个理解。不要叫人几句话干倒了:你学佛的,你不应该起分别。是不起分别,那么佛法和世间法都不去分别了,还叫学佛?善法、恶法都不知道,还怎么修?方便法、究竟法都不理解,这条路就是死胡同了。

“修正了义”

走错了怎么办?要修正它。

知道了自己的问题,知道了修行的过程了,那么走错了怎么办?要修正它。于是“修”在这里,有修行的意思,也有修正的意思;“证”就是证明、验证,我们走的路是不是对的,要有个验证。就像到某地,走路也好,开车也好,如果迟迟没有看到对的路标,那么很可能就是走错路了。如果走了很久很久,还没有见到一个应该出现的路标,那么这条路很可能已经错得很离谱了。

所以这部经的指正作用不容小看的,正是因为能这样次第走来,才能真正地了解佛教的真实义理,这个“了义”是非常不容易的。不是在经文里找句子、不是前后找关系、不是更大范围地找佐证,而是要真正地进入到实修中去。在实修里修,修正、验证、改正,这样次第走起,然后再去讨论这个“了义”与否。如果这条闻思修的基础套路都不肯走,那么这个“了义”也只是说说,随后的内容都不足为信了。

“诸菩萨万行”

“诸菩萨”是一切菩萨,是所有的菩萨;“万行”就是无量无边多的行做,各种的法门、行门,菩萨不一而就,不会因为一个方法而成就菩萨。但是这《楞严经》是所有菩萨修行的大纲领、大正路,你可以在这个方向纲领下行走,保证不偏,如果不在这里面走,那就要加倍小心。《楞严经》中有二十五圣圆通,可以说不管你修什么法门、走什么行门,只要是真的在走这个菩提大道,一定跑不出这二十五大类去。如果你修行的某个方法跑出去了,那么不用想,肯定出错了。这二十五大类修行方法,就是所有菩萨修行的入门起点,也是一路通向涅槃的大道。

“首楞严”

“首”是首屈一指,是最重要的部分;“楞严”是一切事物究竟实相,而这个实相是坚固不破的,“楞”是坚固不破,“严”是究竟圆满、了义理之实相。

“经”

是纲领、是总持、是枢纽、是汇聚、是提要、是描述、是过去行走的阐述。

上一篇:楞严经——精研七趣略说(1)
下一篇:楞严经——精研七趣略说(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