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海迷局

净土往生

栏目分类

浏览排名

八大人觉经略说.79(常念知足,安贫守道)

  • 八大人觉经略说.79(常念知足,安贫守道)

音频在线听

 

【常念知足,安贫守道】

“菩萨就和凡夫不同,所以菩萨做的是恒常地知足。虽然生存的物质贫乏缺少,但是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能安守于修行求道的心,不会因为这些事情干扰丢失修行的志愿。”

这一句里的眼是这个“安”字,提到安,就要提到《金刚经》中的如何降服其心,如何安住其心了。我不大爱说这个部分,但是经文到这里就说一下。前些天一位同修和其他同修分享了一个念佛的观法——“千叶宝莲观”,念圣号的时候一句圣号,莲花向外开敷一片花瓣,念念下去,莲花就不断地开放,直到开满千叶。

后来另一个同修问我,是我教的念佛观莲花吗?我说:我偶然说过这样一嘴,但是说的不是这样的,这是他结合自己强悍的定力而成就的一种观法。在这种观法中,他能保持一千句圣号中无一杂念,这个水平对于其他同修来说,就有点难了。

另个同修问我是否也要这样去念,我告诉他,你只需要去做“水纹念佛法”就可以,因为你还不适合做这种深度观法。

说这个例子只是希望大家懂得,就算是念佛的一种观法,都要契合自己的状态才有效。如果不能契合自己的状态,说那么高、那么殊胜的观法都是没有意义的。在净土初兴的时候,广为流传的不是《无量寿经》,也不是《阿弥陀经》,而是《观无量寿经》,简称《观经》。《观经》融合定散两门,利钝全收,更以十六观次第成就的观法,契合了禅风盛行的时代,使得净土能脱颖而出,所以净土从禅宗坚固的大地里能出现并能发展,完全依赖《观经》的殊胜境界。

随着时代延续,我们在《观经》里得到利益的手段更低了,因为这十六观必须次第而来,第一观做好了,才能进入第二观的修持。

现在是杂志时代,是快餐时代,是懒人时代,是高浓缩时代,学佛也要向这个方向靠拢。如果不去靠拢,就会游离于社会之外,佛法不能融进社会生活,佛法的力量就根本无法释放出来,使得佛法就是世间的学术理论了,最多就是让你安止世间诸苦的心灵鸡汤。

所以对我们凡夫而言,学佛的第一重要目标不是出轮回,这种所谓学佛都是瞎胡闹。

什么是修行,我们见过太多的方便说,但是究竟来说,必须是进入到观法中才算是修,如果没进入到观法中,再多的努力都只能称呼为助行,不能算作正修的,所以这个标准太刚性了,导致很多人不乐意接受。

为什么《楞严经》在法灭的时候最先化去呢?因为《楞严经》太真、太刚、太直!所谓楞严就是一切事物的究竟实相,在经中,佛陀强调给一切弟子说:莫将如来不了义说,回为己解,以误初学。这句就是佛陀说:你们可不要把佛陀说的那些方便法,当成究竟法,讲给那些初学,这样就会耽误他们了。

我们学佛也要明白这个至关紧要的东西,什么是方便说,什么是究竟说。究竟说就是实相,是半点不动摇,不容一点含糊的;而方便说就不同了,可以用这样的方法,可以用那样的方法,言辞譬喻较照等等。

我们分享的时候可以用一个做饭的例子来说这个究竟实相,也可以用一个穿衣服的例子来说这个究竟实相,这“究竟实相”四个字几乎成了所有学佛人的痛。因为上升到那个高度,本就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的,无法用言说文字心缘来描述的,所以要想讲明白,也只能用不能胜任的言语文字来表述,这就形成了一种不圆满。所以讲的人会痛,因为不圆满,而听的人也会痛,因为听不懂,听不明白。所以就形成了一种法执,也会形成理法障碍。

上一篇:八大人觉经略说.78(常念知足)
下一篇:八大人觉经略说.80(常念知足,安贫守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