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海迷局

净土往生

栏目分类

浏览排名

《法华经》略说【424】| 如来寿量品(25)

  • 《法华经》略说【424】| 如来寿量品(25)

音频在线听

 

【如是,我成佛已来,甚大久远,寿命无量阿僧祇劫,常住不灭。诸善男子,我本行菩萨道,所成寿命,今犹未尽,复倍上数。然今非实灭度,而便唱言,当取灭度,如来以是方便,教化众生。】

“因为这样的缘故,释迦仏成仏已来非常久远,寿命更是无量阿僧祇劫那么长,可以恒常住世不灭度的。在我行菩萨道时所做种种而成就的寿命,从最初成仏到现在也没有用尽,比已用过的时间还要长一倍,所以现在也并没有真实灭度,只是因为方便才说要入灭度,这是如来为教化大众的方便手段。”

这段经文不难理解,世尊讲述了他仏寿到底多长,算是把仏的家底告之大众了。

“本行菩萨道所成寿命”,各位注意这个提法,世尊仏寿为什么如此长?因为菩萨道时做的事成就了这样漫长的寿命。

为什么说入灭度、取灭度?这是因为教化的方便缘故,不是真实灭度,后文会给出更为详尽的解释。

因为世尊并没有真实灭度,此时虽然可能不在娑婆,但他也一定在某世界以仏的形态继续住世,度着彼世界的众生。这样,我们就可以反向来理解《地藏经》里两段救母的案例都处在像法阶段,都是彼仏示现灭度很久了,但只要行作匹配上,也可以与仏遥相呼应,乃至感得示现涅槃的仏陀以仏身而现救度。

返回到上一节提到两种见仏的办法:一种是门槛最低的方法,趣生极乐去亲见仏陀;另外一种就是此时此刻,以自己的种种行作感得仏陀现身,第二种门槛当然就略高。对很多人来说,可能一辈子都没有这样的契机,更有甚者,不少所谓学仏人其实不知道怎么才能感得仏陀现身。虔诚礼拜、祈求,这不是必须的,但心行不够纯粹肯定是不行的。

在2013年吧,有个学生找到我,邀请我去某寺院讲课,当时有点懵,还以为我听错了,以为是邀请我去听课。后来得知寺院邀请的老师在来的路上被大水挡在外面进不来了,寺院为了不耽搁已经发布的法讯,只好从当地邀请老师。刚好我和另一个当地非常有名气的净宗图书馆的馆长应邀去了,寺院本来请了几位老师却一个都没有到场,只好我们两位顶班。

中途休息时间,在院子里晃悠,刚好遇到一个大姨也来参加活动,从言辞里听出她对仏的那种恭敬渴望,但还稍微有些不那么坚定,然后我就问她:“是否见过仏呢?”

她回答:“哪里见过,要是见了仏,那我就太开心了!”

我就说:“我可以带你试一下,或许你有机会见到。”

大姨当然不想错过这个机会,就随着我的引导,做了一场普门超度。这大姨也是机缘很好,很快就见到仏光,再加引导就见了阿弥陀仏,高兴地马上在大石子铺的院子里磕头礼拜,周围其他人很是羡慕。但其他人没有参与,也可能机缘差点,没有这种见闻。

彼时,我也年轻,瘦小枯干的样子,在那寺院做几天客座,大众对我也没有那么好的信心,毕竟也不了解。但这个大姨就属于那种立竿见影的,完毕还在那一脸美滋滋地傻笑,感激之词就不啰嗦了。

为什么有的人可以见到?《法华经》二十八品给出答案:普贤菩萨加持某某,但这个人如果业障垢深,他对菩萨是没有感知力的,自然亲自见闻是不可得的。

所以,亲自见闻仏菩萨,可以去极乐,这是最简单的,起码这种遮蔽业力不需要彻底解决。就像许多人抬杠一样地说:如果让我亲眼见到仏菩萨,我就信;不然,我不信。其实他能不能见到仏菩萨,完全取决于他自己所携带的业力情况,如果业力解决不了、消除不了、减轻不了、瓦解不了,没有见闻的机会,就算站在你面前,也是熟视无睹。

把业力消弭到可以见闻仏菩萨的状态了,是不是就等于业力足够轻了?也不尽然,有的人宿世里修行神通的投入更多,自然在这个功能上保留得更多,被激发出的机会更大。

上一篇:《法华经》略说【423】| 如来寿量品(24)
下一篇:《法华经》略说【425】| 如来寿量品(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