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修:关于普门超度【二开】中有关问题再次请教。
一、“我们进入轮回后。”
是不是说我们曾经出离过轮回?或者我们本来曾在六道轮回之外的某个高位面?
二、“蒙蔽了进入轮回的使命和初心……你们曾经意气风发……也忘记了来时的叮咛,忘记了目标。”
我们有使命、初心、叮咛、目标?感觉我们都有不简单的高位面来历啊,这和老师曾提到的高位回归相吻合、一致,令人向往。我们这不简单的来历,是不是释迦牟尼仏在菩提树下证道后所说的“一切众生都有如来智慧德相”?或者还有别的秘辛?可是老师在讲化城时说到过,现今娑婆众生的来源不是五浊恶世的自然众生,而是虚空法界里最垃圾的那些货色,被各个世界丢弃在外的、不要的、摒弃的、嫌弃的、犯了各种错误的、携带各种深重罪业的。
三、“忘记了家乡的风景。”
这个家乡又是哪里呢?如果不曾来过极乐世界,那也应该是六道之外某个净土,否则忘记了也无关紧要。
上次老师解决了“我们是不是来自极乐世界”的疑问后,知道我们不一定、不必须来自于极乐世界,于是就又有了以上这些疑问,我估计和上次一样,其他师兄也可能有类似疑问,再次恳请老师不吝赐教。
老师:承你所问,略做回应。
2.0版“普门超度”的二开衔接18版“普门超度”,但略有不同,其中最大的不同就是更大地开放了回归高度的可能,很关键的点也集中在二开部分。当然,不能说这是多大的秘密,却也是一个不小的话题。
就一个轮回的灵魂来说是足够老的,这个“老”完全不是那种与天地同寿、与日月同俦,天地日月在这个老灵魂面前都只是一瞬间的花火。我们没有能力探寻这个老灵魂最初的那一刹那,若不成仏永远都不可能知晓,在这种巨大浩瀚的过往面前,所谓的宿命通也只能是染一指、尝一脔,星星点点,九牛一毛都不算。
一尊四果罗汉可窥探八万劫的始末。八万劫于人的能力而言,尽显人的渺小无力;而八万劫于这老灵魂而言,更是望洋兴叹。当不少弟子问仏最初时,仏给出的态度是“不寻求第一因”,我们进入轮回最初的那一刻也是一种第一因,不是不可以知晓,而是不必现在知晓。
现在人的大脑开发程度很低,大概也只有百分之几,好的也没高多少,差的也没有低多少。如果把无量劫的历史、知识、过往都装进这个大脑,这个仓库完全不够用。现在有云端的思路,就是上传信息在云端,而不占用客户端的资源,需要的时候再去下载。
我们无量劫的过往存在八识里,可八识在身体内吗?在身体外吗?还是在哪呢?应该按云端来理解:这个身体是客户端范畴,既在又不在,说分离又是链接的,说松散又绕不开。这样,我们知道有个存储器记录了所有的内容,只不过当下的客户端没有能力承载,最多是小小地下载一点皮毛应个急。在八识的全部记录中,理论上我们可以看到全部内容,但文件会有其存储默认,就像新的文件会存在最近的位置,向下拉动越多,能看到越久远的文件。但我们这个客户端并不大需要那么久远的文件,近期的已经足够、足够处理和运用了,而且我们这个客户端很多时候和略微久点的文件还有些不兼容。
不寻求第一因,也就是不寻求最初那一刹那。但我们还需要运用,需要开启些功能,需要抽取文件,我们基本上按就近原则展开这个工作。我和某个众生应该是什么关系?按百生、百劫算,不知道和他有多少次重叠,也不知道有多少回摩擦,这样就不好界定、取用什么关系。以就近原则就很简单了,向上翻到最近一次接触,以此界定关系就最简单。
以就近原则,很多类似第一因的话题勉强可以展开探讨和解析。举例来说,这个老灵魂的总共长度按二十四小时算,我们使劲翻看各种就近原则的第一因,很可能就是靠近第二十四小时的几分或者几秒。从零点出发的第一因和靠近二十四点的第一因,自然是后者更容易获取,但却会有偏差。
我们看经文描述的授记部分,会发现其中有些内容非常隐晦。虽然明面上说了,但应知有很大部分内容是在文字之下暗藏的。就像原本是一整个仓库的内容,给我们讲的只是简单描述了仓库的样子,而给授记本人的却是完整、立体、丰富、真实的整整一仓库的东西。他们领受了这个仓库的东西,再回头出来时,虽然也才授记,却不再是那个原来的他。就像螺栓与螺母一样,拧了一圈,好像相对位置回到最初,却是转了一圈,不是最初,又像最初。
这个个体的生命沉落轮回是在谋求什么呢?这个生命到底要做什么呢?这就牵扯出这个老灵魂的三观来。这个三观越贴合仏教的三观,也就越贴合本貌,越靠近真相;越背离仏教的三观,也就越背离真相,远离本貌。
本貌是什么?真相是什么?研究螺栓螺母相对位置的位移或许还可以探讨,但想探讨最初,那不切实际了。所以,寻求就近原则的第一因。
如果这个灵魂贼老贼老,有没有可能曾经出过轮回?有没有可能曾经成就过、证得过某些什么殊胜?如果这个灵魂贼老贼老,还真可能走过这样的历程、见过那样的风景。
就像我们这一生,可能会有无数个居住的地方,出生于某处、某屋,长大于某地、某环境,后来一步一步长大了,也换了一个又一个居处。原先的那些住所,或改变了,或衰败了,或拆迁了,或者如何了,有的能回得去,有的再也回不去了;有的可能你都忘记了,原来曾经在这住过。就像走过无数个城市,住过很多店的房间,还能记得吗?但需要回去吗?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如果承认这个灵魂贼老贼老,可能各种各样的境遇都经历过,各种各样的风景都领略过,各种各样的毛病都犯过,各种错也错过,各种好都有过,各种恶都恶过。
就近原则,我们在这轮回里爬来滚去又要承载什么,又要找寻什么,又要从新品味什么呢?如果过去都经历过,如仏言:本自具足。原本是这样的,现在和原本却不一样,为什么要经历这个不一样的现在呢?
就像古人说,海的最终是归墟,海水都流入归墟。现在研究,确实马里亚纳海沟在大量吞噬海水,和古人描述的归墟有类似(应该其他海沟也有这种现象)。古人可能理解不了,那么多水奔涌于海,海为什么还没有被填满?只强调海域够大,终究如精卫那样可以把海填满,终究如愚公那样可以把山挖平。水为什么还会奔涌向下呢?那些飞起的尘埃,最后又要奔向何处呢?那些飘了无量岁月的星云,最后又何去何从呢?
星云孕育了星球,不断吸纳星云成为星球,星球再分崩离析为星云。就一粒微尘而言,以微尘的眼界和格局,理解不了这种无休止且漫长的周而复始。
如果我们曾经在老灵魂的无数努力中有过片刻的安宁,有过那种现在很奢望、渴望的辉煌,那么按这个就近原则来说,为什么舍妙土而入生死界?到底是出于什么动机、因为什么缘故、以什么为不可拒绝的理由,进入了这个黑暗的轮回中?
《无量寿》里有答案,仏给出过答案,《法华经》里有答案,各种经文里,不只一次地给出过答案。只不过,这个答案有点小调皮,一会扮个鬼脸,一会又拉个大驴脸。所以,你为什么来的呢?你因为什么入的轮回呢?你是否也曾经久居光明过呢?答案呼之欲出,但这都是理论上的。
同样,因为这类问题太过珍贵,我是不好挑开直接剧透的。如果我们靠自己获取了其中的某个答案,哪怕不是百分百正确,也会敦促我们在路上大踏步前进,高歌猛进一大段路程的。那种收获与我剧透的答案无法对比。
如婆罗门女悟此事已,再次回到塔寺发菩提大愿,发的大愿和她经历的业海一日游有什么关联吗?肯定有,但又没有直白告知。
如果我们也悟了她悟的事,我们也会如她那样发那样的愿。
因为我们没有悟她悟的事,所以我们没有发她发的愿。
因为我们没有发她发的愿,所以我们没有做她做的事。
因为我们没有做她做的事,所以我们没有证她证的果。
如上,自洽。
同修:谢谢老师耐心解答。信息量巨大,我再好好学习消化。
人间天于幻海迷局
2023.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