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海迷局

净土往生

栏目分类

浏览排名

碎演慈香(138)

佛入三昧

 

(一)

 

同修:老师,佛在入定三昧时,不合适问问题吗?为什么都是通过问文殊和妙光菩萨而了解佛陀真正意图的?

 

老师:佛入定了,谁能叫得出来?他自己不想出定,世界崩塌,也叫不出的。正常入定了,一般也不容易叫出。所以需要开静,往往有那种小的引磬,声音清脆,穿透力略强,勉强用这个设备来开静,才能从入定中唤醒对方。

对入定的人,摇动身体,或者大声呼喊 ,这都是极差的手段。对一般入定人的状态而说,随便摇动他的身体,随便触碰他的身体,乃至高声疾呼,这都很容易导致对方陷入境界,反而很难出得来。

现在有引磬可用,早些没有,一般用两种手段:要么是轻咳,要么是弹指,以这种清脆的声音做开静。但如果入了三昧境界,那可就不是谁想给谁开静都做得了的 。

 

过去有个故事,佛住世的时候,在某处打坐。有一个妇女看到佛在那打坐,也有样学样地坐在佛的边上,结果这一品加持的缘故,竟然坐进去了,待佛出定后,也没打扰她。

文殊菩萨看到后,觉得很不妥,就准备叫醒她。于是就用各种神通,乃至把她举到天上,急速下坠,以这样粗暴的方式都没唤醒她。然后问佛,有什么办法让她出定呢?佛说:“有一位菩萨,叫做烦恼菩萨,他能做到。”于是文殊菩萨就把这位烦恼菩萨叫来了,一靠近这位妇女,见她一皱眉,就从定中出来了。

 所以佛入三昧了,谁能打扰得了?佛坐在那里,你有问题,你问谁?

 

(二)

 

同修:老师,古佛再来,是怎么再来的?再来是为了帮助现在佛更好的救度众生吗?

老师:你要成佛的时候再问这类问题。这种问题,对当下的你有什么用,你给我个理由。

同修:是,基础都没学会。

老师:问和你有关的、对你有影响的问题,这是可以的。问的都是凑热闹的问题,这是吃撑了。

 

(三)

 

同修:请问老师,在《法华经》 里不同的章节屡次提到:佛涅槃后,弟子、菩萨们起了无数的舍利塔。

请问老师,这个“起舍利塔”具体是指供奉舍利,还是附带其他的行作,如通过舍利塔宣扬佛法等?

老师:这些随经文进展会提的。你已经提前问了两回了,总不回答你也不好。

简单说吧,涅槃这对佛来说是很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待后文提到“毒药喻”,会着重说的。现在说,就有点泄劲的意思了。

同修:明白,感谢老师。今天老师说的经文有一部分提到“舍利塔”,所以提问,谢谢。

 

(四)

 

同修:老师您好。“只说出家堪悟道,谁知成佛更多情。”“不俗即仙骨,多情乃佛心。”这两句中的“情”,和纯情即堕的情有啥区别吗?

 

老师:“只说出家堪悟道,谁知成佛更多情。”这句应该是仓央嘉措的诗。“不俗即仙骨,多情乃佛心。”这句据说是某地楹联之一,可能取意也是上一则诗。

佛菩萨也是有情众生,和我们在“有情”这个层面是一致的。但我们的“情”,多是贪嗔痴纠缠在一起的情,是负面的,是沉坠的,是堕落的,是恶性的,是不断引发恶业的情。所以这种情越多,前路越难。

而佛菩萨的“情”,是超越私小的,是广泛平等的。因广泛平等,而比凡夫的情更为宽广深邃。冠以“多”容易让人产生误会,而如果改为“真”或许更好。“不俗即仙骨,真情乃佛心。”

什么是“真”?不动不摇,不衰不减,不换不替,方是真。

 

(五)

 

同修:前段有外地的一位年纪很大的师兄给我邮寄东西,她还发了一本,叫做《阴律无情》。想问问老师,怎么看这本书,还有一些类似《天堂游记》、《净土游记》的书流通。

老师:看一看也可以,但是要和经文区别对待。

同修:谢谢老师。

 

(六)

 

同修:老师,我喜欢一些乒乓球、气排球等球类活动。在我本意就是出汗锻炼,无关输赢,但球友们往往更多的是要分个胜负,比个高低。在这种状态中,往往会激发人的好胜心理,胜时喜不自禁,负时懊悔不已,傲慢心随之而来。大多数时候我都在努力调整,但总归会受影响。有时就想算了,在家学习吧,多有矛盾,就想听一听老师的说法。

老师:玩而已。

同修:是啊,我心态不够好。

 

(七)

 

同修:老师,请问去世十几年的亡人会由人道堕落到饿鬼道吗?

老师:有这可能。

同修:老师,请问您怎么看待“一个学佛人还离婚”这个问题?

老师:婚姻要讲缘分。如人和人,人和物 ,人和众生,人和事,也都是要讲缘分的。无缘不聚,无债不来。没有相聚的缘,即不可求朝夕相处;缘若不具了,一面也求之不可得。虽然不建议离婚,毕竟会带来各种问题,但若缘分不具,那就一断两好,也总比一堆人煎熬强一些。

同修:怎么判断这个缘了了,还是未了?

老师:到时候你就知道了,现在没必要问。你后一问题,就如“怎么算是吃饱了一样?” 你问我,我怎么知道你吃饱了没?还得看你自己多大肚量。胃口大呢,多吃两碗才能饱。

 

人间天 于幻海迷局

2019.10.12

上一篇:碎演慈香(192)往生的理由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