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海迷局

净土往生

栏目分类

浏览排名

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 略说(3)

  • 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 略说(3)

音频在线听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正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经题的最后一个“经”字是所有经的通称,前面的那十九个字是别名。经有四种义分别是:法、贯、常、摄。法是所有经必须要有的内容,一定要有法门,一定要有指导,指引大众怎么去走,怎么去做,这个是法。一切的佛经必须要满足这四个条件,必须有法门埋藏,如果没有法门埋藏,这部经就不能称呼为经了。

我们读佛经,在里面要看到法门埋藏,如果看不到法门,这部经就算没读懂、没读透。很多人说看了这个经那个经,但是为什么没有看到法门?法门是埋藏的,你要用智慧开启这个宝藏的大门,你要有德行开启这个无量珍宝的宝藏,你有没有得到法门的基础,如果没有基础,法门你是看不到的。如果看不到法门,读了那么久的经,相当于听闻佛陀讲了那么久的法,结果最重要的没得到。

有人问为什么没看到佛经里有修行的方法,这个问题就是他没有做好自己的基础,法门不会显示给他。比如有人很傲慢、我慢严重,这样的人得不到法门。看到这个法门,他以为就是一句平常的话,因为他自己傲慢,不能理解佛经语深的道理。

所有的佛经必须要有法门,必须要有方法,可以多一点也可以少一点。比如《地藏经》,法门方法尤其多,从生到死,乃至各种生命状态都有得到利益的法门在里面,所以《地藏经》普利六道一切众生;比如《阿弥陀经,就是很少的法门了,但是这个法门却是普等三昧的宏大无比的法门。

第二个是贯。贯是连贯、贯穿的意思。佛经里的法门就像是一颗一颗的珍珠,每一颗都非常重要,都有重要价值,但是让我们随便拿,又能拿起几个来呢,就算是再大的手,也抓不住几个珍珠。这个贯就像把珍珠穿成珠链一样,只要你够大力,一个手指头都能拿起几百几千个。所以贯穿是把法门等等连贯在一起,好让我们后来的佛子得到更多的利益。

第三个是常。恒常就是不变的,佛经从产生到最后消亡都不会变,这一点完全区别于其他书籍。比如说某国的历史书随便的改,这就不是恒常,佛法是恒常大道,不会因为有一点风吹草动,有一点时代更迭,就会被篡改,尤其是经文里埋藏的法门,更是从无量无边劫前到无量无边劫后都没改半分。

佛教从诞生开始就一直很艰辛,佛陀住世的时候就有灭佛运动,就有大批活埋比丘的事情,就有外道专门针对佛教搞破坏的事情。佛陀住世的时候,大目连是佛教中第一位为法舍身的弟子,他比佛陀早圆寂,因为他的神通遭外道的羡慕嫉妒恨,最后把目连暗杀了。在印度乃至其他地方,佛教都经历了非常坎坷的路程,才慢慢的被人接纳和信受;亦如进入中国后,经历了多次浩大的灭佛运动,三武一宗大家可以去百度,去查一下这些内容,随便的找个理由就能掀起一场灭佛运动;包括建国后的十年浩劫,依然是一次大的灭佛运动。

佛教就算经历了这样漫长的多次的深刻的打击,佛经却没有被改变过,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每部佛经都有无量无边佛菩萨,乃至龙天八部护卫着。很多佛经这样说:有此经典的地方就是有佛、有此经典的地方就是佛之舍利、是佛的真身宝塔。这个加持是不可思议的,才能保障佛经一路走来,不会因为风云变幻而更换一个词,乃至一个字。

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版本,这是梵音的佛经翻译过来的时候,翻译佛经的译经师带领翻译团队辛苦敲定的。中国的文字虽然很优美,词量也多,字数也多,但在表达深刻义理这个层面上,还远不及梵音,所以在某些字上,稍微会有些差别,但是这是版本不同,不是佛经被篡改。如果有人说:佛经是被篡改的。他这一句就有三条罪:第一谤佛,第二谤法,第三破和合僧团。这三条随便的一条都是堕落无间地狱乃至阿鼻地狱,是贤劫千佛不度的重罪。如果被别人听到,或者是专门给别人说,让别人信受,就要再多一条罪过断人慧命,这条罪过依然无比的重,所以佛经有无量诸天大众,无量龙天护法,怎么敢让人随便错改一个字!也正是因为佛经有一个恒常性,所以才能保障佛经里的法门,能被后人看到。

就像六祖惠能大师听到《金刚经》中的一句经文就开悟了。佛经正是因为恒常不变,才能把佛法原原本本的交递到我们手上,才能把出离轮回的方法交付给我们的孩子、我们的弟子、及以后其他的学佛同修。我们和祖师大德看的是同部经半字不差,他们能开悟,我们就可以开悟;他们能借由如此出离生死轮回,我们也可以借由这恒常的法门出离生死轮回,所以这是第三个要点“常”。

第四个摄。佛经有摄受的力量,有人读经的时候困倦、不清醒乃至读不下去。真的有人读不了经的,一个名牌大学毕业的女高才生,拿出《心经》支吾了很久,只读出两个字就读不下去了。很多人以为佛经就是字,有什么不能读?但是就有人读不了,这就是因为佛经有其摄受力,摄受当然可以让不合适读的人读不了,也可以让合适读的人读到不同的内容;可以在读经的时候,接受到加持,使得自己妄念、恶念不起,或能缚住。这是经的四义的部分,也是所有佛经都共有的。

上一篇: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 略谈(2)
下一篇: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 略说(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