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海迷局

净土往生

栏目分类

浏览排名

八大人觉经略说.107(第五觉悟)

  • 八大人觉经略说.107(第五觉悟)

音频在线听

 

【第五觉悟:愚痴生死;菩萨常念,广学多闻,增长智慧,成就辩才,教化一切,悉以大乐。】

如果到了佛这个状态,那就是全网全范围无死角的权限了,所以佛可以知道所有的事情。《金刚经》一句,这世界所有的众生的若干种的心念,如来是悉知悉见的;还不只知道这些,心念的源头、因缘、流转、结果,全知道。我们能观察到几个粗重的念头就已经很有修持了,但是佛陀可以知道我们连自己都不知道的极其微细的意识流。所以在经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你不要这样想,不能这样想,如果你这样想了是什么什么错误。我们粗暴地以我们用的以太网络和佛菩萨的智慧般若大网来比喻,希望大家能明了,他们是在一个什么样的不可思议的境界中。

第二个必须要提的就是处理器的问题,我们是单核的,阿罗汉是百核的,菩萨就可能是百万亿核的。对我们来说,很难分心同时做几件不同的事情,就算锻炼很好,驾驭很好,在这个同时能做几件事情上也是很有限的。罗汉是百核的,相当于我们正常状态的百次平方。我们想拥有强大智慧,但是网络很卡,信息很糟,沟通不方便,回馈信息又不准确,信息本身覆盖面又很狭窄和偏颇,更重要的是我们是单核的,很难同时执行多个任务,更不要说同时执行多个复杂任务。

阿罗汉是用什么上网的呢?用什么形式?阿罗汉和菩萨和佛用的模式都是一样的,只是这个终端设备稍微低点,所以他得手动拨号,也就是需要禅定的手段,没有禅定境界,就会从这个状态中出来,也就是禅定中是在网,而出定就掉线了。菩萨用的就更高端一点,他是通过心念连接网络的模式,所以佛陀教导菩萨要常念,常念在本经中已经出现很多次了,为什么要常念?

为什么要求菩萨要恒常地念佛法僧呢?对于菩萨来说,上这个网是需要启动念头的,也就是念头一动,可以干活。而如果念头没在这里,就是掉线了。所以从这个程度,菩萨进入般若大网的方式更简单。问菩萨问题,菩萨就不需要再禅定进入了,而是在那一点头,答案就出来了,这个一点头的过程是干什么呢?就是抛出心念、登陆网络、搜索答案、确认信息,这一点头就是答案已经搜到,而且已经确认完毕了。

最牛的那当然是佛了,佛是一种什么状态,他是终极在线,就是一直保持在线状态。比如我们都知道的如如不动,就是在这个状态中保持恒常的在线,《楞严经》里提倡的楞严大定是个什么样的定?为什么这个定是一切菩萨成就为佛的定,而其他的定态都不能圆成佛道?我们在经文里听到过各种定的名,比如三昧、比如禅那,楞严大定是在这个定中分两个工作:一个是保持定力,这个定力就像电池一样,源源不断地提供能量;第二个是观,这个观就像电棒一样,在不断地释放能量,从而实现各种功能。过去提到禅定的境界,都是在定力或者慧力上各有不同,或者有的部分强调定力、有的部分强调观法,而在楞严大定中,强调的是以足够的定支持足够的观,而且这个状态可以一直保持下去,这样一来才能真正地达到全网、全程、无死角、全覆盖的使用。

这三个状态再延伸一点点,在《无量寿经》四十八愿中有三种供佛,第一种供佛是早晨兜着花,以神通跑到十方世界去供养十万亿尊佛陀,这个状态就得是阿罗汉的状态,如果天人用神通各地方跑,不能在一早晨跑这么大的范围,这个量太大了不是天人能承受的。阿罗汉可以这样做,天人靠神通供佛就很难企及这个规模,如刚刚提到天人只是这个网络里,某个站点的高级用户罢了,他的能力在这个站点里或许可以呼风唤雨,但是出了这个站点就没有用了,所以在这个世界里能呼风唤雨的天人,要到其他世界去,首先他没有那么大的力量,也就是出这个世界都是难题,更不要说去供养他方佛国土的佛陀了。

菩萨要实现这样庞大的供养,也需要借助禅定的方式达到稳定在线。等觉菩萨最后一品无明叫做身相无明。菩萨还有变异生死的,就是心念一动就化生了一个身相,化生是因为心念的离变而产生的,因为心念不够恒常所以心念一动,就产生了心念的离变,心念的离变一产生,就会伴随产生对应的身相来。菩萨受的生死是这个心念不恒常,导致离变,在化生中瞬间产生和瞬间幻灭的苦,所以佛陀教导菩萨们要恒常亿念,要常念,要常思维,这个“常”我们粗暴地翻译就是“恒常”。但是过去很少提恒常,正好分享这就把这块也说下。真能保持恒常在线那就是佛了,所以我们说到,能实现念佛的一心不乱,这境界相当了得,但是这里面还有微细的意识流与否,就另当别论了。而上升到足够高度的菩萨,比如等觉妙觉的菩萨,或者一生补处的大菩萨他们就必须要做到。

第三种供佛,就是不失定义的供佛了,为什么要不失去定义?就是恒常在线,已经和其他级别的菩萨不同了,这个阶段的大菩萨已经完全懂得恒常在线是多重要了,所以他们恒常保持在线,而且也懂得心念的波动会招感化生的幻相生死,所以他们也在保持不为所动。所以这种状态才是真正的供佛,供养的是所有佛的法身。

为什么清净不动是供养所有佛的法身?因为所有众生的本具佛性就是圆满的、不缺失、恒常的、不变化、清净快乐的、不会为某些而动摇,真达成这样的境界,就是在契入究竟圆满的自性,而不只是自性漏一点光的,或者心光发宣的状态了。

这些部分能吃透,以后内容就会非常容易理解,也会非常容易明白是怎么实现的。

上一篇:八大人觉经略说.106(第五觉悟)
下一篇:八大人觉经略说.108(愚痴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