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海迷局

净土往生

栏目分类

浏览排名

《法华经》略说【358】| 从地涌出品(5)

  • 《法华经》略说【358】| 从地涌出品(5)

音频在线听

 

【是诸菩萨,闻释迦牟尼佛所说音声,从下发来。一一菩萨,皆是大众唱导之首,各将六万恒河沙眷属,况将五万、四万、三万、二万、一万恒河沙等眷属者,况复乃至一恒河沙、半恒河沙、四分之一,乃至千万亿那由他分之一,况复千万亿那由他眷属,况复亿万眷属,况复千万、百万,乃至一万,况复一千、一百,乃至一十,况复将五、四、三、二、一弟子者,况复单己,乐远离行,如是等比(辈),无量无边,算数譬喻所不能知。】

“这些从地涌出的菩萨,听闻到释迦仏的召唤,从下方虚空出发而来。这些菩萨们都是能倡导大众的,各自率领六万恒河沙的眷属,还有眷属携带数量不一的眷属,就像这样状态,总体从地涌出的菩萨数量用比喻算数是无法知晓具体的。”

这里有一个解读问题,就是“况复”这二字。况复是况且、还有、更加的意思,理解为描述二代眷属是较为合适的。前文提到一一菩萨都有六万恒河沙眷属,这里怎么就出现了数字不一样的情况?这些数字是这些眷属的眷属,并不是这六万恒河沙菩萨的直线眷属。

回到经文,前文和本段开头都强调每位菩萨都有六万恒河沙眷属,那么余下这些数字理解为第一代眷属就不合适了。从地涌出的主体是六万恒河沙摩诃萨菩萨,这些菩萨都携带了六万恒河沙的眷属,且这些眷属各自携带了数量不等的眷属,可谓是老中青三代人,随仏陀开解机缘从地涌出,来到此时法会现场。

经文用了很大一段描述了携带不同数量的二代眷属,这是说什么?后文的偈也对此多有重复,对这些数字的强调意思就很凸显了,可以稍作挖掘解读。如果各位读论的话,会发现很多时候会出现那种二、三、四的提法,一句话里好多数字,根本不像经文可以备注一下,强调这些数字说的都是什么,这就需要前期有非常扎实的基础了,不然出现一个三,马上懵了,这三到底指啥呢?从六开始,为什么从地涌出是六万恒河沙摩诃萨的菩萨,不是别的数字?或许可以更多,但六是指代的大乘六度,所以他们各有六万恒河沙的眷属,这是说这些摩诃萨菩萨确实贯彻了作为大乘菩萨的行持,其努力结果是度化了六万恒河沙的眷属。虽然二代眷属数量不很稳定,起码一代眷属都有模有样地学了这些摩诃萨菩萨的大乘,在努力度化大众。

大乘的六度是:忍辱、持戒、布施、禅定、精进、般若。字数很少,却是高浓缩的,每一条都有非常多的内容,都有非常深邃的宽度。这里强调大乘的六度,是要满足大乘格局,因此释迦仏说六万恒河沙摩诃萨菩萨,这六是大乘的圆满数字,圆满了六度,自然可以各自携带许多眷属了。

大乘还有一个数字是万行,常常和六度并称为“六度万行”。这万行就是具体的上万个行作细项,都是从六度拓展而来的。六度是大乘的圆满数字,万行的出现更加体现了六度落地很扎实,开出万行的繁花来,万行的繁花之下就是各自的六万恒河沙眷属,这些一代眷属有模有样地学习奉行着他们的教法。这套组合在大乘来说,确实非常完美、非常圆满。

这些二代眷属有五万至一万恒河沙眷属的,这说明这些二代眷属们对大乘的学习还在努力中,虽然没有完全掌握全部内容,但也已经在路上,学到了一些、一部分或者大部分了。亦如六度是一个大的框架及过程,可能有的在学习三个五个,并没有把六度都完整扎实地学好、用好、落实好,这数字就很对了。因为,学仏是一个很长进程的事,我常常说这是一个大工程,虽然可能工程也类似于盖房子,但盖一栋房子和盖一片房子、一个区域的房子,那就不是一个难度和高度的事了。

很多时候我们遭受着外界的言语凌霸,比如有人来了,劈头盖脸给你整一句:就你这样,还学仏呢?!这话可能大家也常常听闻,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言辞?我说这是言语凌霸,因为他不理解学仏是一个大工程,不明白学仏是一个长线、巨大工作量的事,把学仏人理所应当地视作你就应该和仏一样!这就是过去说的“都在路上,还没有到终点”一般了。就像有的人来了,横眉冷对,在这指指点点的,请收起你的傲慢,虽然你是学仏的,不也是没到终点,还在路上吗?同样,我们去给谁指指点点,我们就到终点,有资格说人了吗?不过是走在路上前前后后而已。只要学仏,大家在路上的这个状态差不了太多,因此,不要拿终点标准要求任何人,就像这些菩萨们也没有到终点,我们能拿终点标准要求他们吗?出现类似言辞凌霸现象,几乎一水的情况就是一厢情愿拿终点标准测量你了。当然,这个标准测量谁,谁都受不了。

所以常说:“不要拿学仏的量天尺去量别人。”你要是想天天鸡毛鸭血、战火纷飞,拿学仏的量天尺去量别人,一定可以实现这场面的。你想打仗、想干仗、想被削得不用画眼影,一定要拿你的标准去要求别人,这日子绝对战火纷飞,工作也好、生活也好、学习也好、仏法也好,都是如此。这量天尺太大了,谁都不够格的。

想起以前过年,我表弟带妻子回来,其他兄弟姐妹玩得很高兴,弟妹这货刷着手机,指指点点这个富豪、那个别墅,目标轻奢及以上,这种行为的结果一定是在没人的时候战火不断。好在表弟还是很给她面子,没有回驳一句,或许也不想让我们看到这些。生活如果耳边都是这些,这人能不闹心吗?所以,做个会说话的人,不是因为你嘴多甜、多没有下限,而是要有足够的格局,才是真正会说话。

这标准也如量天尺一般,丈量自己,发现自己不够看,也就情理之中发现自己的问题和差距了,就可以有学习的方向和目标了,知道短板在哪里了,这是好事。因此,学仏的量天尺,你最好收好,如果非要用,只能用在自己身上,但凡用在他人身上,谁都不够这样量的,就算这些摩诃萨菩萨也如此,也都没有到站,没有到终点,拿终点标准要求他们,他们也会很烦恼痛苦的。

同样,市面上好多学仏人,我们能拿学仏人的正常标准要求和丈量他们吗?显然也不能,你不是阎王,不是判官,不是是非对错都要记录的文书小吏。这就是心外无物,在你的心以外没有什么是非对错;有是非对错,也是你的心执着了一套是非对错。

世间的一切哪有对错可言?都是因果之下,对的因果就有对的结果;错的因果,就有错的结果;而做对,收获对;做错,收获错,这因果法则是准确无误的。在此基础之上,世间一切种种没有任何的错谬,都是循着对应因果而来,你觉得哪里有什么错,那是你执着了一套标准,拿这套标准衡量了谁。如我们没有到终点,就不要拿终点的要求去丈量他人。

上一篇:《法华经》略说【357】| 从地涌出品(4)
下一篇:《法华经》略说【359】| 从地涌出品(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