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海迷局

净土往生

栏目分类

浏览排名

方法在手,读经解义不用愁

  • 方法在手,读经解义不用愁

音频在线听

略微唠叨唠叨九字读经法怎么契入的问题。很多同修感觉挖不进去,因为九字是有点多,咱们就说说前三脚。

 

\

 

“闻”表面上就是简单地翻译一下对应的经文,所以不要在闻上大费周章,对经文的翻译简单、明白、准确就好;如果在“闻”上就弄的东一下西一下,后面的信和思肯定也会被带跑偏。

“闻”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步。我们看到一句经文要获取这段经文最直白、最表面的那层义理,不要去试图把闻弄得太复杂。如果我们做闻的部分比经文还要深、还要难懂、还要庞杂,后面怎么进行?这就虎头蛇尾了。开头非常华丽后面没内容,或者后面的部分跟不上,这个所谓的对经文理解就不能长足进步,也很难见效果了,所以千万不要在闻这个部分就敞开了,把自己学到的能用的佛教名词全都挂上,那就废了。 

 

我一直建议大家去名词化,不要总提那么多、那么深、那么专业的名词,这会让人很疲倦。世间的名词或许还能很好定义,可是佛教的名词真的好定义吗?想定义好佛教名词须站在空、有、不空不有三个层面,从三个角度阐述,才算略微完整的解释了一个佛教名词。我们通篇全部用来阐释一个名词或许不够用,如果我们随便的拿来这种专业名词,很可能会出现两个情况:

一是最普遍的,就是对方不懂。文字是要表述和记录,传递和保存的,如果另一个人看不懂这文字就成密码了,就不再是文字的本意了,经文的本意肯定是希望大家读懂,而不希望我们当密码去抠。希望大家读懂就要直白准确,略微有点文采这也都是可以的。

 

第二种情况是我们可能错用名词、应用错了,或者理解错了,或者放在错的位置了。这种情况会常常出现,因为佛教的内容太庞杂,我们穷其一生是否能略知一二,这都很难;如果说全理解就有吹牛的嫌疑,可能在犯口业和妄想症了。所以有点错误是在所难免的,有点不圆满也是必须包容的,毕竟我们还是活人、是凡夫、是轮回中的众生。

 

所以要求事事完美的处女座就麻烦了,想要在佛法里完美就甚难了,佛是完美的,大菩萨还尚且有不完美的地方,这还咋学啊?如果入门就要求各种完美,随后一路繁花似锦!可惜我们没有那样大的福报,所以也不能期望这种完美的状态。虽然我们承认自己不完美,也允许别人不完美,能包容别人的不完美,但是这不能作为我们不努力、不学习、不精进的借口。不能说我是凡夫,我就做好凡夫的事情,这就不是凡夫的心态了,这是地狱客啊。 

 

明显的低级错误,这些是我们仔细点、努力些就可以避免克服的。高级的错误是我们根本无法克服的,受我们修行境界制约。就像上学考试一样,三年就会考三年的,初高中考的是对应的,就算大学了,还要考大学的内容,随着我们的境界不同,考试的内容也会不同,需要学习的东西、需要修改的部分也会不同。 

在九字读经中我们要化繁为简,把复杂的、高密度的经文拆分出来,稀释溶解在更大的一个范围里,让内部的秘密得以显露出来。如果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地添加了更坚固、更难溶解的专业名词,这个拆解的过程就会障碍重重,就不容易深入进去了。

 

在闻上千万注意不要随便扩大,使得你的解释超越经文给出的内容,在闻上虽然可以略扩充点,但是不要放太开了,开头就放得那么开,后面怎么收啊?就像有同修的作业,在愿上有八、九条之多,后面的行做就要一一对应各种愿:

你愿离苦得乐,那就要有离苦得乐的行做标准;

你要往生,就要有往生的行做要求;

你要克制贪嗔痴,就要有戒定慧的具体落实。

愿上弄出七、八个,行做怎么配合?虽然现在没有对行做和戒定慧做出要求,而着力在思和愿上,但是这个事情也需要注意:愿是你需要付出努力去圆满的,不是随便说说的!随便说就有变成业力的危险,我们何必给自己添烦恼?

 

我看大家在信这个部分,信的五花八门琳琅满目的,可以说天马行空很是放纵。我们拿一句经文来,你信什么?我们获取的最直接的信息就要从这句经文中来,而不是其他的来源。

要先考虑自己是不是信这句经文描述的内容、宣讲的道理?

你是否要信这句经文涉及到的佛菩萨圣者?

你是否能信摘录的原经?

这三个出发点展开信就暂时够用了。

 

比如《地藏经》里说到:南阎浮提众生,其性刚强,难调难服。我们信不信自己就是那个刚强的众生?信不信佛菩萨决不虚言?信不信《地藏经》及诸佛菩萨的慈悲示现证明?这些信的部分,是完全根植于此段经文内容展开的。如果把信扯得太远,又信因果了,又信佛陀慈悲讲法,又信大菩萨神通道力了,这都对,信这些都对,但是放在九字读经的这段内容里就不对了,因为脱离了此段经文能提供的范围。

 

\

 

我过去强调再三——智慧不在结果上,智慧在过程中。现在随便拿一个什么问题,我们很容易找到答案,或者很容易答对,可是真的是我自己的智慧吗?在读经中出现的信,是要围绕闻展开的,围绕闻中的几个要点展开。

比如南阎浮提、众生、刚强,这是三个点,你可以围绕这三个点去考虑自己是否信,是否信我就是这个区域的众生?是否信有众生,我就是众生,还有其他的看不到的众生?是否信我就是那样的众生,就是刚强难化的众生?这样展开信就有地方落脚了,这是从闻中直接出来的,而闻是从这段经文中直接出来的,最起码走到信的阶段没有走样子,没有把意思弄丢。

 

所以拿到一段经文直接、简单、直白地翻译出最粗浅的意思,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去做信,你能不能信?信本来不应该放在第二位,可是我们毕竟是学佛的,还是应该以信为基础,所以先把信列在前面,以扫清障碍;而如果我们不能信受这句经文的意思,后面的思维、发愿、行做就全都没有根子了。信的部分略说这些。

刚刚提到,我们可能都会有错,怎么才能让错误少一点,或者小一点,或者不那么本质性的错呢?这就要和大家分享一个思维模式。当我们获得一个理论的时候,这个理论不管是外得还是自得,必须要通过正反二个方向的推敲,推敲后还能屹立不倒,这个理论勉强可以用;如果各种偏颇的例子,极端的案例都纳入到理论中,依然不倒,这个理论才勉强可以和大众说一说聊一聊。

 

举个例子说说正反推敲。

比如经文中提到“信乐我国至心十念!”后来的祖师大德把这句拆解为“信愿持名”就可以往生极乐了。“信愿”是基础,“持名”是手段,“往生极乐”是结果。粗暴地说,几乎学佛人尤其是学净土的,个个都会这句话,可能耳朵都听出茧子了。从隋朝的净土初祖到现在1500多年,靠净土往生的人大有人在,确实验证了净土简单易行,这和经文说的完全相同。

信愿持名了,你就往生极乐了,这是正面的推导,可是我们反推就会发现,根本就不是这么简单。相比之下学净土的更多,而能往生的更少,虽然少,却因为时间久远,积累下丰富的案例,可是这些案例是否就带有普遍性?是否我们有份获得?通过反推,看到学净土的很多,能往生的稀稀拉拉,为什么?是经文出错了,还是祖师大德解释错了?

 

我在某市认识了一位服务佛教事业十多年的居士,他说一句话,我瞬间就明白什么意思了:都说净土往生极乐,可是这么些年,谁往生了?他十多年来没见到一个人往生,这要不要命?哪错了?是人错了,还是经文错了,还是释迦佛错了,还是阿弥陀佛错了?

 

反推之下,往生是结果,持名是手段,信愿是基础;没有往生成果,那必定是手段或信愿这二个部分没落实,就只有这二个可能。可是佛陀说十念必接啊,哪个学佛人还没念上十句佛号?我们就当粗暴地理解为零散的十句佛号,这已经满足了佛陀接引众生行为上的最低要求了,任何一个学佛人,必然是达到的了;可是还无法往生极乐,那就是信愿的基础错了,没信对,没真愿,是不是?什么样的信愿才是真的?什么样的是假的?发现自己的信愿是假的了,怎么扭转,怎么修正?

这就是反推的结果,所以正推的结果是万修万人去,你只要接触到净土法门了,就必然可以往生;但是反推后发现这门槛还是很硬的,想混过去是很难的。这种思维方式我过去也提过,但是不那么密集,可能被淹没在废话里了。正推是从经文出发,这样做就会有这样的结果;反推就是要在其中找到微细的细节,到底没有获得结果的原因是什么?错在哪里,差在什么地方?怎么做才能真正的获得这个结果?

 

我们若用的明白这个思维方式,就会很容易在一段经文中找到当下的指引,也就是找到隐藏在深处的细节。这些隐藏的沟壑屠杀、吞噬了很多前辈先驱们,正是因为对经文逆来顺受的接纳了,而没有去理解为什么,凭什么,靠什么?佛经这样说,我就这样理解,就这样认为,陷入到一种盲从和迷信中。过去有人被隐藏的沟壑吞噬了,现在也有人在被吞噬中,未来可能还会继续上演。可是我们是否需要自己当那个垫背的?我们是否也需要在某某面前,来一个壮烈的跳河填大坑?

若是这坑能填满倒也无妨,也算埋得其所,可是我们知道这个坑不可能满啊,只有把路灯点亮,让人都看到这个坑,才能最大化地减少这种伤痛。谁点这个灯?你学佛那你就自己点,没人给你一路指到最后的,终究有很漫长的路是需要你自己走的。

 

推出九字读经,就是希望大家能掌握这个方法,避免没必要的伤害,能更及时地看到隐藏的沟壑,看到隐藏的门槛。这些从经文的正推里是看不到的,只有在反推的过程中,从实际出发,从当下的效果出发,才能看到问题出在哪里。

在思维的部分,我过去提的是“找到自己!”找到自己就是要锻炼大家反推,是从自我的角度反推经文,而不是从经文顺顺顺,最后顺到自己这里,这就非常被动了。 

找到自己,自己是那个众生了,是刚强的众生了,那么刚强众生要获得什么结果啊?哦,这个结果不好,我不想要,我想要一个不是这样的结果,想要一个更好的结果,这就激发了愿,对不对?愿出来了,就要有对应的行做去满足这个愿。所以愿清晰了,行做也会清晰明白;而如果愿不清晰,左一个右一个,行做上就会混乱,需要列出一大堆要去做的事情,这就感觉压得喘气费劲了,结果很多行做都做不好,落实不下去,自己就计较了:我学佛没进步?我没功夫?我会不会往生艰难?

上一篇:能自我纠偏的九字读经练习
下一篇:能自我纠偏的九字读经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