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海迷局

净土往生

栏目分类

浏览排名

《法华经》略说【128】| 化城喻(八)

  • 《法华经》略说【128】| 化城喻(八)

音频在线听

 

时诸梵天王而说偈言:
       世尊转法轮,击甘露法鼓,度苦恼众生,开示涅槃道。

惟愿受我请,以大微妙音,哀愍而敷演,无量劫集法。

“这时各位天王们又求佛陀讲法了:请世尊为我们讲法,击响遍洒甘露的法鼓,度脱苦难烦恼的众生,开显涅槃的正路,真心希望佛陀接受我们的请求,以宏大微妙的音声,哀怜我们,讲说无量劫以来您所行的法。”

我们多读经文会发现,很多的赞偈都非常有文采,比如“击甘露法鼓”,这多有创造力、多有想象力!甘露、鼓和说法有关系,也不能那么直白地联系在一起的,但在经文里就能捏在一句里,而且又能让人理解这其中的意思,这种创造力真是非常妙。古代文人学佛,有一部分并不是因为佛法的缘故,而是因为经文的词句优美,有的文人评价《楞严经》甚高,说自己读了《楞严经》后,从此不再读其他任何书籍了。

      【尔时大通智胜如来受十方诸梵天王及十六王子请,即时三转十二行法轮,若沙门、婆罗门,若天、魔、梵、及余世间所不能转,谓是苦,是苦集,是苦灭,是苦灭道。

“十方的天王都来请法,加上好城世界的各位王臣大众,还有十六个孩子也都请法,佛自然要说了,随即就为大众讲了三转四圣谛十二行法,这一讲,是那些修行的沙门、神族的婆罗门,还有那些天众、魔众、梵众、世间所有的众生都讲不了如此妙的法,就是苦谛、集谛、灭谛、道谛的四圣谛。”

三转四圣谛,过去也提过,释迦佛也这样讲过。四圣谛在本处的提法略有不同,把前后的关联也给带出来些,方便我们有迹可寻。

谓是苦,就是要让我们知道什么是苦,往往很多人不觉得这是苦,就像佛说欲望是苦,但很多人不会觉得欲望是苦,所以他对苦的认知和佛的认知是有距离的。得到是苦,因为你得到了,就会失去,因为物质会有成住异灭,人会有生老病死,世界会有成住坏空;有聚就必然有散,有合必定会分。你认为合是乐,那你就会感受到分的苦;你觉得聚是乐,就会有宴席冷落而散场的苦;你认为得到了什么是快乐,失去时就会有痛苦;两个人在一起很开心,分开了就会很痛苦;吃一个什么东西很高兴,东西吃完了,苦就出现了,越好吃,没有吃的时就越痛苦,就像小孩吃糖一样,吃糖时越高兴,没糖时就越难过。

因为对苦的认知是有差异的,所以四圣谛的开篇,就是要让你知道什么是苦。

人道有八苦:生、老、病、死的苦、爱别离的苦、怨憎会的苦、求不得的苦、五阴炽盛不能自已的苦。

人道又有苦三:所谓行苦,必须奔忙劳碌,一刻停下,就担心饮食不济、生活逼迫;所谓坏苦,一件东西都是因缘和合而来,房子久了要维修,锅碗瓢盆也会不断磨损坏掉,各种家具设备乃至宝贝也会陆陆续续坏掉,不是你自己弄坏了,就是别人弄坏了,要么就是时光打磨坏了;所谓苦苦,这种苦更是逼迫无奈,你已经有各种痛苦了,不但没有缓解,还在此苦上添加了各种各样的痛苦,让苦层层叠叠地出现,如破船艰难遇强风打头,如漏屋寒湿骤雨如注。

人道有苦,其他道就没苦吗?恶道的苦更甚于人道,细说那就无穷无尽了。如常常会有人打妄想“地狱众生如何如何”,《地藏经》多读就会知道了,哪有空打妄想啊?!无间懂吗?各种惩罚的痛苦此起彼伏、连绵不绝,哪有一点功夫想别的呢?

修罗道也没有一个具体的空间,泛存在其他四道中,有人道的修罗,有天道的修罗,有畜生道的修罗,有鬼道的修罗。到地狱就没什么分别了,管你龙神天王,到了地狱一律同等。天道也有对应的苦。

只不过你意识到了与否?因为没意识到这是苦,不知道这是恶,长久以往恶果连绵、恶缘炽盛、恶因坚固,能有什么好下场呢?

什么是苦?只能说苦是一个概念,烦恼是苦吧,煎熬是苦吧,逼迫是苦吧,约束囚禁是苦吧,不得自在是苦吧?苦很多,不一定是身体上的痛苦,还有心里层面的痛苦,你管了别人的事情,然后惹得一身骚,也是苦吧?

六道有六道的苦,所谓的好,所谓的坏,也只是暂时的,最后都经不过时光的打磨,因为在六道里的一切都是有漏有尽的,都是不长久、不恒常的,是变化转化的。所谓的快乐,可以承认是快乐,但不会长久;所谓的痛苦,过一阵子就习惯了,就不那么痛苦了,所谓“债多不愁、虱子多了不咬”。

当我们把苦认识清楚,发现自己基本等同于在苦水里泡着,就是挣扎一下,脑袋出来透口气,然后又被生活按压在痛苦里,挣扎喘息。你知道这些是苦了,你知道你会面临的苦了,知道将会出现的苦了,这是苦你当知,这是苦你当离,这是苦我已离!这就是三转苦谛。

谓是苦集。就是集谛,为什么叫做苦集呢?是因为你有一个苦,就会有这个苦对应的因缘际会,由产生这个苦果的种种因缘和合促成的,所以苦不是单独的苦,不是天降的苦,不是忽然走路捡到的苦,而必然是各种因缘和合下才出现的结果,这些因缘际会就是集。

苦集连在一起就是:你的某个苦一定是因为某些因缘,而不是其他的因缘。所以集是有针对性的,针对那个专属的苦,而不是属于其他苦的。

集是观察问题的方法,你会观察问题了,能找到这个问题是什么因缘促成的了,你就掌握了集谛。知道怎么找因缘,就某个结果找到因缘,最后我通过练习掌握了这个方法,能推而广之,能如此量称其他了,这就是集谛的三转。

谓是苦灭。这就是灭谛,所谓灭并不是我们妄想地直接把某个结果灭除,这个想法太无知了。佛有四件事情不能做,其中一个就是定业不转,也就是已经形成固定结果的事情,就算佛来了都不会去扭转,因为再怎么努力都是徒劳的。亦如释迦佛在琉璃王子灭释迦族之际,前后三次出现在国境线上阻拦琉璃王子,但能拦第四次、第十次吗?就算目犍连把五百释迦族精英用钵藏起来,祭到天上,琉璃王子走后,钵里的五百人还是都化成血水,这是定业,就算佛都转不了,大罗汉都无能为力,你求谁能转得了如此的定业?

菩萨学习佛陀,菩萨能不能转定业?我们确定某件事情是否可以用佛法去调整改变,要先去判断是否已经到达了定业的程度,但我们没有神通怎么办?所以之前和大家说过:“一万地藏菩萨圣号念下去,专门回向给这个事情,看一看是否有缓解、松动?”如果有,那就还有空间,可以继续努力;如果一点缓解都没有,就可以粗暴的理解为已经是定业了,转不了的,那就只能看着、挺着、忍着。

往往很多人不想忍、不想挺、不想看,求爷爷告奶奶,你的事情如果已经到了定业程度,就算佛在你面前,也不会有转机!这个事情听明白了,你还会再去为难佛菩萨吗?所以某个事情是否可以有松动,我们要先判断好,然后借由佛法来转变,这样见效就很简单;如果已经是定业了,你还非要去转,你就不用依靠佛菩萨了,没有佛菩萨能做这样的事情,业可以消,但定业是转不了的。

因此,苦灭分出两个叉来:

一个是面对那些不能转的定业,你要认帐,你要忍受,你要提醒自己,不要以后再出现类似的情况,那就要提前消业,提前减少业障,不令事情发展到定业的程度,给自己留出能斡旋的空间。

另一个方向就是借助佛法把当下承受的事情减少减小,缓解乃至消灭。这就不是定业的范围了,佛法在你的某件事情上能见效多少,原理就是如此,如果只是业力堆积,还没形成定业,可能用对的方法落实后,就可以烟消云散。

什么是对的方法?就是要借助苦集的分析,对某个事情来龙去脉的分析,找到对应的因缘,然后消解对应的缘,从而令这个事情的结果不能出现。就像种个花草需要阳光、水分、土壤、空气才能生长,如果把某个因素撤出,这个种子就不能发芽,不能成长,更不会成为结果了。

四圣谛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是复杂。我们如何靠自己的能力推演出某个事情其中的因缘呢?往往一个事情形成的因缘,不是我们轻易就能得知的。我们怎么玩?用散弹枪的路子,靠数量、靠误中,而不是如罗汉那样精准解决,我不清楚这个事情是由哪些因素促成,那就可以分析罗列出一大堆的可能,或许就是这个,或许就不是这个因素,那就一一去试着解决。

所以,你要有勇气去试,去尝试解决。也不应该说:我试了一个方法,没效果,我就放弃了。那你就傻了,你连问题的因缘都没试出来,你能解决问题才怪了。

上一篇:《法华经》略说【127】| 化城喻(七)
下一篇:《法华经》略说【129】| 化城喻(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