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海迷局

净土往生

栏目分类

浏览排名

佛说十善业道经略谈(75)

  • 佛说十善业道经略谈(75)

音频在线听

点击上方“幻海迷局”可以订阅哦
可得生死自由
不受欲心驱驰
不被外境吸引
趋令自己的心
把握自己的心
约束自己的心
练习自己的心
看好自己的心
真正的修行是
幻海迷局
期待您的加入~
微信号:rjt8899
QQ群:124780861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十善业道经略说(75)
【离贪求心,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一切所有,悉以惠舍,信解坚固,具大威力。】
    “如果能够远离贪求的心,而能以不贪不求随顺一切众生、安稳一切众生、快乐一切众生,这个人就会得到恒常的丰富财富,没有什么能够侵占和抢夺。他可以用自己拥有的一切去帮助别人、去利益别人,就会得到信心坚固、佛教理体了达坚固,具有大威力大势力。”
     这部分说的内容是指意业上的贪。贪是怎么来的呢?是认假为真,把假的东西当成真的东西去希求。楞严经里有这样的一个例子:在舍卫大城里有一个非常有名的人,这个人不是外道,也不是大施主,更不是国王;他没有地位、没有丰富的财富、没有显赫的身份,但是这样的一个人却让整个城都认识,他做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情呢?
    这个人叫演若达多,有一天早晨,起床后拿着镜子照,这一照可坏了,发现自己的脑袋跑到镜子里了。于是他就在大街上乱跑:“我的脑袋跑镜子里了,我的脑袋啊...”大街上的人看到他像疯子一样的跑,也不知道是什么情况,听说他的脑袋跑镜子里了,但是他的脑袋明明还在身上啊。于是就有人说:“你脑袋还在身上呢!”这个演若达多听到这句话,忽然狂心就停歇了,一摸自己的脑袋:“哦哈哈,脑袋又回来了。”就是这样的一件事情轰动了整个大城。佛陀拿这个演若达多做了一个比喻:认假为真,把镜子里自己的头像当成真是自己的脑袋,于是狂心就动起来:自己的脑袋在镜子里,那么自己就没有脑袋了,这可坏了,一下就抓狂了。
    我们的如来藏性和迷惘无知,其实和这个演若达多的例子一样:镜子里的脑袋就是迷惑颠倒形成的影子,而自己的那个脑袋不增不减、不生不灭的就在那里。脑袋本没丢,也就没有所谓的找到,没有所谓的找回,只是这个演若达多把心念外驰,迷惑了自己的心智。于是外求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心外无佛,心外亦无法。
    我们的自性中本就具足一切:何其自性,能生万法;何其自性,本自具足;所以任何在外面能找到的,只要回心向内寻,都会在自己的自性中寻到。我们迷惑了太久,结果就把这个假的当成真的了。就像住店,住一天两天,你会觉得这只是暂时居住;而如果住十年或者二十年,你就会认为这是长住。那么大家思维,住一辈子的地方,真的是你的家吗?
    早些和大家分享过一句话,这句话可以化干戈为玉帛、可以平息矛盾、可以化解冤仇、可以和睦相处中依然个性独立,就是四个字——不必求同。不需要去追求一致,我们痛苦的根源是拿了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别人,自己能不能做到不考虑,就拿了一个大尺量天、量地、量人心、量上、量下、量贪心。
    我在最早的时候字体和颜色不是这样的,一天一同修说:“你能换个字体颜色不。”我说好,就换了一个;结果又说这个也不好看,我说好,又换了一个;最后实在换得他懒得说了,就固定这个颜色没去变。无原则的随顺别人也是很痛苦的,而有原则的随顺又被人说不够随顺,人就是这样矛盾统一的。
    在不触犯大原则下可以随顺,如果触犯根本原则了,那不好意思,随顺不了了。毕竟我们还没有成为菩萨,菩萨以慈悲智慧心,令所在之处一切众生欢喜;于是随顺众生、布施财物等等于众生,帮众生解决困苦烦恼,这是菩萨非常乐意做的事情。很多人乐意助人为乐,但助人为乐也要借助智慧才做的好,如果勉强做了,会适得其反。
    到什么村唱什么歌,这是法;遇什么人说什么话,这是法。法是契机的、是活泼的、是灵动的、是可以解决问题的,于是你的问题和他的问题不同,可以用同样的一个方法解决,也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如果抱着一个固定的思维,不去观察环境条件变化,必然会出大笑话。比如说,要去某个地方,中途要过一条比较宽的河,又没有船只桥梁,怎么才能过去呢?先准备几个救生圈游泳过去,拿了两个救生圈要过河。这个准备对不对呢?表面看来好像没有问题,但是还是要去观察情况:东北现在比较冷,河水早就冻冰了,步行就可以过河了,不需要桥梁,不需要船只,更不需要游泳,也就不需要救生圈了。
    对契机的观察尤其重要,只有真正观察到这个契机了,你才能真的找到解决方法;如果没找到切入点,准备再多,也没有办法达成良好的沟通。我们明白了这个道理,就一定要记得:不必求同。可以吃一碗饭的就吃一碗,可以吃两碗饭的就吃两碗。吃饭的事情、喝水的事情、穿衣服的事情乃至人世间的很多小事,都是这样的。学佛也是这样,我们学佛了,知道这个佛法非常好,非常想介绍给自己的亲人朋友,但是自己的亲人朋友就是机缘不成熟,你介绍他也不能听受,反而起了反感,以为你是做传销的。
    如果求同,非要让他和我一样,这不仅是他的痛苦,也是我的痛苦,因为更多的执着,所以这个痛苦更深重了。所以我能学佛,这是我的荣幸;能把这么好的佛法介绍给你,是我应该做的,至于能不能接受,那只能看你的机缘。在这个事情上,我们只能尽人事,至于能不能听受,就要看他自己的福报因缘是否具足了。所以很多事情要随缘,但是也要尽力去做,做完问心无愧,就可以放下了。很多时候我们放不下,因为在乎,或者进一步说:有这个贪着的心,贪财色名食睡、贪别人的评价、贪别人的议论、贪别人嘴里的言语,这都是贪,只是贪的东西不同罢了。 
【离忿怒心,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速自成就,无碍心智,诸根严好,见皆敬爱。】
    “远离嗔恚的心,这里面提到嗔恚的两种表现:一种是忿,一种是怒。忿是更多在内心中,只是略微的表现出一点点;怒是行于色,把不满挂在脸上,乃至施加在言语和行为上。能远离嗔恚,以平常心、柔软心布施给一切众生,这个人也会得到财富丰富具足,没有谁能侵占抢夺,而且会很快速的成就无有障碍的智慧,诸根庄严相好,众生见到他都会敬爱有加。”
    这是意业的第二个部分,嗔这个字我们可以简单分解一下:从口从真,也就是说这个人的真实想法用言语表达出来了,说真实的话是对的,直心做人也是对的,这个嗔也是一种直心,只是这种直心是愚蠢、是无明、是烦恼、是痛苦、是伤害。
    没有以教戒为基础的直心,可以用一个没有准星的枪来做比喻。没有准星的枪,这个枪一扣,子弹打到哪去,谁也不知道,只能打哪指哪,决定示现不了指哪打哪了。枪本身具有伤害性,因为没有准星,所以他的伤害性就不可估量。
    我们想发脾气的时候,这很可能是我们真实的想法。每个人有真实的想法,这没有什么不对,但是我们学佛,以佛为师、以戒为师、以苦为师。戒的本质就是对众生的保护,不只是保护这个持戒的人,还保护持戒的人不去带给其他众生伤害。这样一来戒不只是保护我们,还通过保护我们实现了保护周遭的众生。
    直心如弦,朗然清照,这个境界还是蛮好的;如果嘴什么话都说,骂这个,怨那个,这就不是直心了,而是造恶业。所以学佛不管我们进入到什么层面,对佛法了解多通达,对教义理解的多透彻,都一定要以戒为最基本的行为准则。没有纲领做基础,这个直心就是没有准星的枪,就是待燃的炸药,什么时候炸,能不能被伤害到,能不能在不伤害自己的同时也不伤害别人,这就很重要了。
    在意上的贪嗔痴,最后归结在愚痴上,愚痴是因为无明导致的;因为无明,所以愚痴;因为愚痴,所以才会造作贪的事情,犯下嗔的业行。学佛就是要得到智慧,用这个智慧去解决当下遭遇的一切问题,这个智慧从哪来?从经教中来,从真实的躬行中来,从虔诚的心念中来。
明天
继续
欢迎加入幻海迷局!
幻海本无,迷局虚设
同为佛子,共出轮回
相会极乐,究竟涅槃
长按加入QQ群:
点击“阅读原文”

上一篇:佛说十善业道经略谈(74)
下一篇:佛说十善业道经略谈(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