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海迷局

净土往生

栏目分类

浏览排名

楞严经念佛圆通章略说(二十一)

  • 楞严经念佛圆通章略说(二十一)

音频在线听

 

【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
“这是圆通章的最后一句,大势至菩萨说:释迦牟尼佛世尊,您问大家以什么得圆通的,我是没有别的可选择,能把6根督摄不放逸,以这样的基础保持清净的念头,相续不断地进行,以这种方法得到三昧进入甚深禅定境界,这个是我第一的方法。”
圆通是一种什么境界?如果说的很严格就稍微高些,我们简单理解为圆满通达。圆满是理上圆满,通达是事上的通达。也就是说在理体上圆满无漏穷推无际,而在事相中也能做到通达无碍,理事圆融。天台宗里有6个即,其中一个就是即事即理。
即事即理,就是说这个事情你能不能做好,道理你是不是真懂。如果真的理事圆融了,在事上就会做得很圆满。事上做的圆满就是理体圆满,而如果事上走的不圆满,就是理不通。这样一来学佛的理体通达与否,检验标准非常简单,看你的事情能不能做到圆满。
什么叫事上也做圆满?我们看到好多事情也是这样的,比如说放生是很好的事情,但是却被很多人放地很奇怪。如去年的放生,以好心放点海货结果却被众生追过来了,责问我们为什么放生,责问我们为什么买了他放生,因为他还要等一位居士买他,在家养着呢。
我们以善心去做一些事情,但是对于某些众生来说或许就是不善,于是我们的这个善就有了对应群体,对这些群体是善的,对某些群体是恶的。这个善事就不究竟不圆满,比如说观世音菩萨是大慈大悲,有求皆从,那么怎么求你能求得到呢?
有两个情况是求不到的,1是不善,2是不至诚。也就是求菩萨心不至诚,这个事情求不到。为什么?比如打电话,号码还没按完我就放弃了,或者随便按点号码就想拨打到你电话上,这都是不现实的。这个至诚也是这样,你得自始至终保持这个心,所以至诚是真心是纯而不杂的心,以这个心求菩萨当然菩萨能感通,求佛当然佛也能感通。
这里的求就是这样的,有没有夹杂?现在好些人有这样的夹杂,去寺院烧个香就开始各种求,我想身体好,我想父母身体也好,我想生意还好,还想孩子学习好,我还想什么什么,好一大堆的愿望。这个求算不算杂?算的,这样求就很难有效果。不是菩萨不帮忙,而是我们求得不对,菩萨没接到电话,我们就换号码了,或者打通电话了,点了各种菜,菩萨还没记下来呢,你就下一项了,当然就很难实现了。
念佛的心,学习的心都以这个一心真心直心纯心做当然会好很多,所以有人问烧香的时候想什么,拜佛的时候想什么?我告诉他们最好是什么都不想,如果非要想点什么,就想想佛菩萨对我们的慈悲怜念,加持帮助,感恩佛菩萨的付出,这样想也可以。
如果不善当然就求不到了,我认识观世音菩萨,但是我和邻居吵架了,我就说观音菩萨啊,你帮我把他弄死吧。观音菩萨就说了,我不是杀手,事情就是这样的。我们求的有的是我们觉得善的事情,但是站在菩萨的高度,这个善恶可就不是我们说的善恶为标准了,真正的善是对你有利,对其他人也有利,不会对谁产生损害。
但凡一个事情我们认为善,那么看看是否真地对自己有利益,是否是和了蜜糖的毒药?如果是毒药,我们看不到以为是蜜糖,但是菩萨知道这是毒药,所以这个我们所谓的蜜糖菩萨也不会给,这是真慈悲。
这样一来我们只管求就好,至于给我们什么,或许都是最好的。表面上看好像不那么好,有的时候是那么难以接受,但是很可能是最好的安排。于是这里就剩下是否真信菩萨能给我做最好的安排了,有没有这个信心。
我们看电影,尤其是去影院看电影,往往非常容易契入境界,但是自己在家看电脑就感觉没那么好了,就算闭灯,也设置了杜比5.1的音响效果,但是却不容易达到如影院的效果。为什么我们看电影就很容易契入境界,很多人随着屏幕的悲喜时而欢笑时而愁叹时而愤慨。
这句经文里告诉我们的是6根督摄的问题,6根分别是:眼根对应的是色尘,形成的是眼识;耳根对应的是声尘,形成了耳识;鼻根对应的是香尘,形成的识是鼻识;舌根对应的是味尘,对应形成的是对味道的分别;身根对应的是触尘,形成身体对外在感受的分别。这是6根对6尘形成的6识,这个识粗暴地说就是分别计较。
如上就是十八界了,我们越多投入进去,就是把越多的根识投入进去,我们摄心的效果就会越好;于是跑题也是这样的,越多的投入,也就会跑的越远。这样一来电影就把我们的眼耳都抓去了,如果有动态电影,凳子还可以随情节动的,而且又能闻到味道,或者会有感觉水洒在身上,那么这种电影抓人心的效果就会非常好。
在影院里会尽量排除各种干扰,以光影和声音来抓住人心。就像我们看恐怖片一样,来了一阵阴风,然后破门嘎吱嘎吱的响了几声,图像也是非常凄惨,而如果只看图不去听声音,这电影的效果就会差很多,所以我们要明白越多地投入根识,这个抓心的效果就会越好。
 
《楞严经》到中国后大家做注解都是按智者大师的三止三观来做,但是不同的是智者大师的止观论是用识,用这个能分别的识去修持;而《楞严经》却是用根,是直接抛弃尘相和识,用根。也正是这样,阿难尊者愁坏了,不用识我可咋学佛啊。于是佛陀才说:学佛可以很多方法啊,这样才形成了《二十五圣圆通》的部分。25类修持法门的成就者,陆续和大家报告了修持对应法门得圆通的事例。这样一来我们就知道了,原来用尘也可以得圆通,用识也可以得圆通,用根也可以得圆通,只是用根比用识和尘更容易。
为什么说更容易呢?如早些说过,我们尽量去抓根子,因为抓根子是一条,而抓枝干可能就几百了,但是要去抓叶子那就几万都不止了。同样是一抓,我抓了几千几万的叶子,也不能说我已经抓到这棵树了,同样我抓了几十个树枝也不代表我抓到这棵树了,于是抓到根,才是真抓到这个树。
树根可以比喻为根,树的枝干可以比喻为识,树叶可以比喻为尘,而我们的心抛在外面和尘非常亲密,拉都拉不回来,黏黏糊糊的,拉开了马上又沾回去了,所以我们的注意力都被这些尘相吸引了,于是其他的东西其他的地方我们就失去观察力了。在某个环境我们就被这个环境里的某些事情给吸引了,这些事情就是尘。
懂得看心了就知道在外尘处不动,就算看到、听到、闻到了我也不去分别这是什么,我也不去管他这些,这样是断尘。但是尘和根是对应的,尘一接触马上就形成识了,闻到了一个味道,马上就开始分别工作:这个味道是什么味道,好不好闻,符合不符合自己的心愿。
六尘和六识都是这样的,六根一接触到尘马上形成分别,懂得看心还能勉强提醒自己;不懂看心,就会跟着跑得稀里哗啦的。所以最后这些尘和识都要放下,从哪里放?从这个根处放,也就是真正地抓树根,这一抓清晰明了简单快捷。
我们念佛,以这个督摄六根的方法来念佛,眼睛不去看别的什么乱七八糟的,眼睛不吸色尘,也就不形成眼识,这是把眼根看住了。但是千万记得不要闭眼,可以半眯,可以低垂。
如果闭眼了会有个小问题,就是我们闭眼后念佛会有光感,或者会有光斑在眼前晃悠,或者会有能量团在左右跳动,颜色变化这样的事情。闭眼是为了看住眼根,让眼根不吸尘,但是这一闭眼结果尘更多,就没有效果了。所以我们看佛像多是双目低垂,这是给我们表法,不去吸色尘的。
眼睛低垂能看到一点点的部分,看到了也不去分别都是什么,就像《般舟三昧》里提到的,在行般舟的时候要眼睛低垂,眼观卧牛之地,我是要一步一步的走,那么我只看脚前能卧一头牛那么大点的地方,多一点点我都不去看,不去管,不去分别。
我们可以用一点凝视的方法来帮助自己,就是眼前大概稍微低一点,不要放和眼睛一平,这样太高了,看一会就累了,所以稍微低一点,可以保持长久地观看,看着这一点就不动了,别的什么都不去看,就是盯住,盯住到后来就算这个东西已经移动了,也可以眼睛还落在那里。
在安静的环境很适合练这个,也可以在人多的时候,大家都在闲聊,可以看着一点就不动了,用这个方法来看眼根。念佛的时候,我们保持这个眼睛不乱看,这是最基础,最低的看住。可不能这边念着佛呢,然后眼睛左右转圈的看啊,好像看不着啥,赔钱了一样。
人的学习渠道大分为三个:分别是眼睛、耳朵和身体,也就是说有的人学习是以眼睛,有的人用耳朵。我学习是用耳朵,所以老师讲课我都是用一个耳朵对着老师,然后侧着身子上课,所以老师是比较烦我的,别人都正面对着老师,我就拿一个耳朵对着老师。还有的人是身体学习管道,他学习的时候必须得摸点什么,或者那双脚啊在那动弹,不是划拉什么就是踮脚,再就是抖腿,或者敲点什么。
眼睛耳朵是接受信息最大的渠道,所以能看得住这二个是有很大难度的,但是眼睛和耳朵不同,眼睛我大不了闭上,或者看着某处;但是耳朵不同,你想不听什么,可不好使。那边出什么声音我们的耳朵全能听到,这就不如眼睛了,眼睛我可以控制,但是耳朵不好控制。 
因为时间的关系今天就到这里,阿弥陀佛。

上一篇:楞严经念佛圆通章略说(二十)
下一篇:楞严经念佛圆通章略说(二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