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海迷局

净土往生

栏目分类

浏览排名

碎演慈香(34)

我和你妈掉水里先救谁

 

(一)

 

同修:老师,我才刚来,请问如何修行?

老师:如何修行,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暂时不可能给你一个完美的答案。你需要慢慢地在这里跟随,慢慢地开始你的功课,按建议的套路方法逐步落实,然后或许有一天,你感觉到自己很高兴上了贼船。有同修有这感觉的吗?

功课设置、回向的部分,在群文件里有交代,也就是告诉你具体应该怎么做。这是每天要坚持落实的内容,然后就是要跟随群里的学习内容了。我过去大言不惭地说:只要这群正常分享,你们跟随上一年半年,你们就会有很大地改观;如果跟个两三年,你们对佛教的义理会有较好的见解。

 

(二)

 

同修:人间天老师早上好!假设我的母亲和别人的母亲都落入水中,同样危险,作为一个佛子,应该先救哪一个?

老师:哪个容易救,先救谁。

同修:如果除了是两个不同的母亲之外,其他的都一样呢?看过一篇小故事,是舍己救人。但感觉很难。看过南怀瑾先生写的,他说儒家是毫不犹豫先救自己的母亲,然后再救他人的母亲;对于佛弟子来讲,感觉有些纠结。

老师:救能救的。

同修:老师所言,真是和那篇故事里面的一模一样,先救能救的。那篇故事中,主人公冒着自己家人发生危险的可能,先救了别人。结果呢,他自己的家人也因此而得救。感恩老师。做好现在的自己,未来交给佛菩萨。

 

 

(三)

 

同修:有琐事请大家指点。有个网上认识的师兄,跟我借了些钱。尽管从未谋面,但同是学佛人,我就放心借给他了。但有两个地方,让我感觉不太舒服:一是,他承诺的过几天就还,时间应该过去快要2个月了,他也没还;二是,我问他,借钱做什么,他只说是急事,也不告诉我。

有个佛友告诉我,想成佛先成人,如果人世间的事情做得不能让众生满意,想成佛是很难的。另外,不少佛教高僧都提倡读《弟子规》,其中有“凡出言、信为先”,做不到言而有信,却想成就佛果,是不是舍本逐末呢?

从因果角度转念违缘,的确是个容易想开的法子。但我感觉自己常常有个想教育别人的倾向。比如,我想教他,“凡出言,信为先”;我想教他“借钱要向出借人说明用途”;我还想教他“出离世间法不离世间觉”。我这种想教育别人的念头,不知道对不对,是不是操之过急了。

 

老师:对于某些道理,我觉得,你做到了,你周围的人就容易跟随;如果你做不到,只是言辞如此教诲,而你的行做又匹配不上,这个矛盾自然会被他人察觉,离你越近,观察到这些心口不一也就越容易。

过去说过借钱的问题,如果你不打算和他继续相处了,你可以和他借钱,你也可以借给他钱。谈钱是最伤感情的,但认识一把,有危难急重的事情需要帮助,你伸手帮助,这是你的品质体现,但不应该寄希望于对方还给你。就像钱钟书和杨绛一样,有人来借钱,他们问完情况,就拿出借款总额的一部分,说:这些都给你了,不用还,余下的部分你找别人吧。

至于做到什么程度能成佛,我觉得这个事情我也没有发言权,毕竟还是凡夫众生,没资格说必须如何才能成佛、做佛。虽然经文教诲里给出了很多成佛的答案,但我也没能力验证,只是如此听,如此信罢了。至于是不是要做到言而有信,比如《法华经》里有一个“三车喻”,还有一个“毒药喻”,完毕后佛陀问弟子:如此做是不是妄语呢?如果我们只看这种行为本身,确定是妄语。你因为出发点是为了救度,这就不能归类于妄语,我们姑且当作是方便妄语理解。

已经成佛了,还要说方便妄语吗?如《楞严经》里有一句我是最喜欢的,就是“不要将如来不了义说法,回为己解,以误初学”,不要把过去我说下的不了义的内容,当成你的内容去和初学讲,这样会耽误他们的。

已经成佛了,说了很多法了,还要说其中有很多是不了义的法,各位想一想:我们真地了解佛的状态吗?所以,必须如何才成佛?必须如何才是佛?除了经文里既定的答案外,我可没这勇气给佛下定义。

 

另外,你想分享给别人的,你得有一壶,你才能给他一杯;如果你只有一杯,你只能分享出一口;如果你有一缸,你才能分享出一盆来。所以你想帮助他人,你想利益他人,或者想带动孩子,就要看你有多少收获利益了。如果你只有二十块,他能在你这得到两万吗?所以你先要成长,你才能分享更多,但又不能说“我成长到位了再分享”,而要说:我现在有二十,我给你五块;我有两百了,我可以给你几十;我有几万了,可以给你几千,这样分享才合适,也是与时俱进的。

所以,你最多能分享给他什么,是受你的水平限制的。他能在你这获得的,一定不能超过你所能够给予的;如果有超过你的部分,是他天分里超越你的,而不是从你分享里超越的。

上一篇:碎演慈香(33)做愿力的接驳
下一篇:碎演慈香(35)敬佛不在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