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海迷局

净土往生

栏目分类

浏览排名

怎样称念观世音菩萨圣号更容易获得加持?

  • 怎样称念观世音菩萨圣号更容易获得加持?

音频在线听

 

在遭遇水火等灾难这样的事情中,我们能不能升起称念菩萨圣号的心?能不能福至心灵去念菩萨、求菩萨帮助?

这恐怕略难!而如果非要强调遇到事情再念佛菩萨求帮忙,这就有点太功利了,也太投机了。

从这句结构的调整,我们发现一个隐秘的问题:不能总依赖于常有的思维!(我遇到麻烦了,才想起求菩萨帮助。)这句就是要颠覆这个想法态度的,所以把行做放在前面,你能奉持菩萨圣号了,如果落到大火之中,因为你之前称念菩萨的原因,可以不被大火焚烧。这就强调了一个未雨绸缪的部分,你要提前念!

 

我们不知道何时何地会发生什么样的突发事件,所以才会在那个时间出现在那个地方,承受了对应的灾难痛苦。如果我们能提前知道,当然正常人就不会再走到那里,一定会避开的,这是有情众生趋利避害的普遍心态。因为无常随时可能来临,如果事事都要等到无常来临再做对应调整,这很麻烦。

我们能否想起在关键时刻念佛菩萨?这对学佛许久的人都是一个很严肃的话题,或许现在没事了,大家都可以拍着胸脯说自己没问题。待事情来了,就拍大腿后悔莫及了。

本句经文隐秘的传递了要未雨绸缪的信息,你要提前念啊。要养成念佛菩萨的习惯,要养成遇到事情按因果、按佛法、按各种观法去对待的自然反应。

 

这些摸底考试、期末、期终考试都考的不错,可能大考时也会表现差不多。而如果中途没有作答过,想遇到一个问题马上就能满分作答,这就有狂妄之嫌了。

亦如之前说“普门超度”就是在预演我们自己的往生,没事能念佛菩萨圣号,养成遇到事情依靠佛法、依靠佛菩萨解决的自然反应。在遇到急难危重突发情况时咱们就能略有保障,因为平素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可能在这个时候会发挥效用。

所以平时养成什么习惯了?各位自己扪心自问,能摸到一头汗那是很好的;摸不到一头汗,可能就没摸到地方。换而言之,我们反省自己是否养成念佛菩萨的习惯了呢?

 

如果没有这个习惯,那么我们在遇到事情时,到底是什么习气在当家做主呢?

摸到汗了,是因为发现自己还是贪嗔痴当家,还是傲慢疑惑做主,而没有真正的把佛菩萨、佛法当成自己的主心骨,当成自己的真依靠。

若这时厄逆之事来临,生死悬一线间,我们能有什么把握?还敢说“我决定往生无疑“吗?我们这余下的时光,其实就是要好好的运用,帮助自己在临终一刻,在厄逆加身的一瞬,能自然的依靠佛法的力量,而不再是随顺自己的贪嗔痴的无明业力,这才是余下生命要提起绝对注意力的地方。

如果这个地方在余生里都不能去练习和养成敏感度,自己的生死当如何书写?

不能太依靠感受、依赖感应、依靠神通,这些都靠不住的。

越是关键时刻,越是重大危急,这些感应神通等等准确度都会受更重的影响,我们越是关心,准确度就越是受影响。

 

所以在思维问题时也是一样,要拿捏思维问题力量的度:太过强烈,思维容易陷入僵局;而如果没有力量,思维又没有动力,容易散掉。所以调整这个力量的度,也就是定力要练习的细节,你要自己品:以什么样的力量去思维问题,会帮助问题获得更好的展开和深入?而以什么样的力量会让思维瞬间崩盘?什么样的力量会让思维无法跟进?

换回到称念圣号上也是一样。我们以什么样的力量和出发点来念圣号?

过去说现在我们学佛并非是靠根,而是靠识。

靠根门槛很高,以此来学佛,我们一生寿终能不能触碰到这个门槛都很难说,所以对普通的在家的居士而言,靠根的修行明显就很难走通了。

靠识也就是靠分别性去学佛,这对我们来说本身难度就不很大,你知道什么是对的,这样去落实就可以了;知道什么是错的,为什么是错的,就尽量避免就好。

这就是戒、就是定、就是精进、就是般若了,只是这里也依然有个门槛,你得能遇到相对正确的。能完全正确这很难,在世的所有学佛人有一个算一个,谁敢说自己一定理解的教义是完全正确的?

 

玄奘翻译完经文,还要祈请佛菩萨冥受机宜,验证自己是否翻译的有失佛意;鸠摩罗什大师也需要以舌舍利证明自己。古德尚且如此,何况你我末法深重的众生一枚?

所以读懂佛经在末法时期尤为重要。学佛都想找个依靠,找个善知识有事没事的问个这问个那,可是善知识也需要养成的。以印光大师为例,他早期的内容和中晚期的回复就有不同,那么我们能说早期的就不是他说的?

所以我们要知道善知识也是需要养成的,而我们能遇到什么样的,这就要看我们的善缘如何了。所以这也不能完全指望,能指望、能依靠的就只有最最实在的经文了。  

诚如这句经文把惯用结构一改,我们虽然读着感觉有点蹩脚,为什么这样说、而不是如以往那样说?

这一思维,马上答案就出来了,埋藏其中的义理瞬间就跳出来了,就差一思维的距离。

如果我们还有:遇到事情才想起求菩萨的心态,在这句读明白后,就要试着调整了,要打提前亮,要提前把这个行为养成,习惯养成,然后遇到事情就不害怕了。就算被大火吞噬,因为我之前有念菩萨的习惯,我不害怕。

 

说下我的经历,在那次跑寺院道场返回的途中,大巴在山路上刹车失灵,我的座位在后车轮上面的位置,刹车失灵听的非常清楚,车速瞬间就飞起来,在盘旋的盘山道上就开始画龙了,前面传来念菩萨圣号的声音,全车都在称念。我没念,一句都没有,我也不害怕。

那么当时在想什么?想这车是很破的,这个车速大概一百多码,撞山石上肯定会完蛋,撞前车可能伤亡更重,我没想这些,我只想一个事情:如果我没有价值了,就请带我回去,我随时候命。当那个事情是对我的一次考试,我私觉得作答还可以,不一定满分,但是也会很高分的。

 

亦如我常常问各位:

为什么菩萨从地狱里救你出来?

救你的价值体现在哪里?

救你和救别人有什么不同?

如果救你还不如救别人,为什么要求菩萨救你呢?

 

所以发菩提心就成了一个分水岭,没发菩提心前,我们修的再好、境界再殊胜,对菩萨而言我们是被救度者,关系很清晰;而发了菩提心,关系就转变了,不再是被救对象那么简单了,我们晋升到和菩萨是同一行列,他们站前排,我们在后面些,我们在走他们的路,所以我们和菩萨间不再是单纯的救和被救关系,而成为真正的道友,成为真正的兄弟,菩萨成为最值得信赖和依靠的对象。

就像你出了事情,如果兄弟都不帮,朋友就更差一层了,如果认识的人都帮不上,不认识的就更不能寄希望了。

没发菩提心前,我们对菩萨的认识是单一方向的,我们认识菩萨,而菩萨不一定认识我们;发菩提心就转变为双方向的,我们认识菩萨,同时菩萨也知道我们,这时你求他帮忙又当如何?发菩提心就令获得帮助的几率陡然上升。

如果我们以发菩提心的角度称念菩萨圣号,那么心里当如何用功?如想着,菩萨啊,你是我的大哥啊,小弟求你帮忙了,这是攀缘。在人世间套近乎拉亲戚可能有用,一说是老乡,感觉很亲近的。但是以我因地的凡夫称念果地的菩萨为大哥,这种行为就不合适。至诚的求菩萨,就能获得帮助,不要套近乎,对菩萨而言,你有套近乎的时间,还不如多称念、多奉行。

 

菩提心称念圣号就不再是狭小于求自我利益感应之类了,而是为众生利益称念圣号,亦如观世音菩萨圣号巍巍神德,若有众生听闻见形皆得无量利乐。

所以我称念圣号,希望周遭的众生能听闻到;希望周遭的众生听闻到,也能一起称念;希望周遭众生能一起称念,帮助他们周遭的众生也一同称念,这就类似多米诺效应一样,就类似《维摩经》中的无尽灯法门一样了。

如此圣号一念可遍及十方虚空,上达佛所下贯地狱,十法界一同领受慈音。

这样的一句圣号都可能是度无量无边众生的,同样是这几个字为什么可以念到这种效果?

差在菩提心的基础上!如果我们想利益众生,菩萨圣号当然可以,我们利用菩萨的圣号利益众生,这不正对吗?并非我们念圣号就要这样观,如果建立了菩提心,念阿弥陀佛的佛号,又当如何?我们介绍了很多种念圣号的方法,但是方法永远都是要在基础上焕发作用的。如果基础找不到,方法就会大打折扣,这是我很少提方法的原因,并非方法不重要。

 

要提醒各位,千万不要以疑惑心去考菩萨,比如我不信念菩萨圣号就会不被大火烧,于是自己点火,自己跳,然后念圣号。这是自取其死,因为疑惑心在前,菩萨的加持虽然普遍恒常,我们念圣号可以取得了和菩萨的链接,因为疑惑心在,就像电线和电源电灯都连接好了,开关没打开,灯还是不能亮起来。

不要去考验菩萨,菩萨不接受考验,我们所谓的考验完全是疑惑心作祟,也是傲慢心作祟。

如果你没傲慢,你能想着去考菩萨吗?你还自己设题,自己预设答案,菩萨该你的、还是欠你的?

这就如有的同修问问题,你自己有答案了,找别人问,仅是希望对方回答的复合你的固有答案罢了。这哪里是问问题?这是愚痴对不对?

 

我们既然不能考验菩萨,那么凭什么就能把生死大事交付到菩萨手中?凭什么就能如此虔诚的相信和奉行呢?

如果我们平素里能坚持奉行一段,就会看到改变,这个改变可能是潜移默化不容易察觉的;可能是非常迅猛伶俐的。在坚持的过程中,要找到契合自己的方法和节奏,从而帮助自己能常态化奉行,如果我们就是有事了念两嗓子,没事了想都不想念都不念的,这种心态得不到加持是很正常的,不应该抱怨。

挖井也好,钻木取火也好,不坚持也是不能成功的,何况求菩萨帮助?

心态对了、基础对了、方法对了,坚持下去,你必然看到改变和效果。可能不一定是从你最关注的事项上改变,但如果其他的事情都能改变了,也就是传递了一个信息:咱们坚持的是对的!

所以学到对应的心态,建立对应的基础,掌握运用对应的方法手段,这是我们想见效果必须具备的条件。

 

就像某同修说自己被困在路上,车抛锚又在下雨,我说可以做超度啊,为什么不做一把呢?或许神奇的事情就发生了。

我们要得《普门品》的利益,你要打提前亮,要未雨绸缪,要早些就奉持圣号,而不能只在事情拦路时才想。这样才能保障在遇到问题时能及时的被处置,及时的收获帮助,从而让事情顺利起来。

若在平常都在这种神奇的体验和感受中,我们还能想起考验菩萨的事情吗?知道这些都是拜佛、学佛修行称念菩萨圣号所得,还有心考验菩萨吗?就不会这样想了,而会很简单的相信,信得会很纯粹,没有半点疑惑,这就达到了求生极乐的那个信的标准了。

从《普门品》里我们若升起真实的清净信心,也是扫除了往生极乐的另一大障碍,从而帮助我们更顺畅、更大成功几率的往生极乐

 

——摘自人间天新浪博客《普门品析》

上一篇:从琉璃的状态说修行、念圣号的感受
下一篇:行走在正确的学佛路上(九字读经同修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