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海迷局

净土往生

栏目分类

浏览排名

三研《普门品》【153】∣透过现象看本质

  • 三研《普门品》【153】∣透过现象看本质

音频在线听

 

【若有女人,设欲求男,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设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宿植德本,众人爱敬。】

“如果有妇女想要生男孩子,对观世音菩萨礼拜供养,就会生出有福德、有智慧的男孩;如果想生女孩子,就会生出相貌端正的女孩子,宿世都积功累德,被大众敬爱。”

表面上看,这句经文意思很简单,但其背后的义理是什么呢?

怎么能选择性的生孩子!

对很多人而言,莫说选择性地生孩子了,生了都不知道是福是祸。

 

佛教讲,投生为人需要三缘和合,父亲的缘份、母亲的缘份和孩子的缘份,这三者的缘份要匹配和合,也就是说在共业层面要有相同的业力,才能被招感到对应的环境、出生在对应的家庭、是这样的父母、是这样的氛围。

三缘和合看上去很简单,但是要达到足够高的匹配,招感结果就不容易选择控制了。

古人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这个现象古人也发现了,然后敦促现世的人要积善,才能有好的事情发生;如果做了不善的事情,就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

 

佛教一个共业招感就完全、彻底地解答了这些问题的表面现象和深层原因。

共业招感是整个法界的基础运转模式,你造作了对应的业力,就会投生到对应的环境,所以我们也都是罪业深重的人,如果没有那么深重的业力,不会投生到五浊恶世的娑婆来。

五浊分别是:劫浊、见浊、众生浊、烦恼浊、命浊,五浊是对应了五重妄想,我们因为有了五重妄想,才会造作五浊的业力,才会招感到五浊的世界来,所以你出现在这里,就已经是共业招感的证明了。

共业招感就像门票一样,你想去某个地方要对应的门票,没有票就进不去,造作了对应的业力,就自然拿到票进入,会被更多相同业力的情况吸引进入,从而形成人以群分、物以类聚的局面。

如果一个家庭家风不正,这个丈夫的缘分是不正的,招感来的妻子也会有相同的共业,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的。

这个共业招感完毕成了两口子,生的孩子也必然要对应这个不正的风气,我们从现世的角度看,发现孩子完美地继承了父母的某些特征,这其实就是共业的表达了。

 

过去遇到一个非常凶险的事情:

一个女大学生准备卖身救弟弟,他弟弟读高中,学习还可以,但出了车祸,事主肇事逃逸,男孩满身是伤。

姐弟两个从小随母亲过,在他们很小的时候父亲和其他女人走了,这个事故让这个家庭根本无力承担沉重繁琐的抢救、手术、医疗、康复、整容的费用。

遇到这样的事情发起了捐助,杯水车薪仅是解燃眉之急罢了,待事情稍微安稳,这家的祖先就跑来求救,希望我们能再帮助一把,如果女孩真的走了歪路,这一家就算彻底完了。

这个祖先说家族三辈贫困,如果再转不了,家族就没落了,我便很不客气地问他:作为祖先必然知道这是因为什么了?

随后这个祖先难过极了,就说:家族出了两个败类,一个是好赌成性,吸毒嫖娼;一个是做了妓女,因为这两个人导致家族三辈都没转过颓势来,如果再转不过来,这个女孩也走了邪路,这家族就算彻底废了。

 

这个事情很完整地回答了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的道理。

为什么孩子很小父亲就跑了?为什么母亲那么辛苦拉扯两个孩子?为什么孩子长大却遭受到了如此灭顶之灾?

若我们仅停留在对悲惨现象的感慨中,就只能是出现一例感慨一例,完毕什么都没留下。

这种像蜜蜂采蜜一样的状态不是佛教的思维方式,佛教的思维方式是透过现象看本质,从种种偶然事件的蛛丝马迹里看到其中的必然性,也正是因为看到背后的原因,才会一语道破,不留分毫余地。

上一篇:三研《普门品》【152】∣如法的随喜
下一篇:三研《普门品》【154】∣怎么求清净的佛菩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