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海迷局

净土往生

栏目分类

浏览排名

佛教框架体系(四)

  • 佛教框架体系(四)

音频在线听

\
 

前面几期我们分享了《佛教框架体系》的第一部分:佛教是什么、佛教的目的、基础的教义等等。接下来这几期会和大家略分享第二部份:什么是佛法、佛法要解决什么等等。

 

二、什么是佛法?佛法要解决什么?

什么是佛法?在中国,法是效法、学习模仿的意思,其本意是一种学习状态。

佛教到中国后,中国文化和佛教文化融合,在两种思想体系相互碰撞、相互影响下,法字在佛教的层面就有了不同的内涵。

几乎所有学佛人都在说自己学习佛法、在熏修法门,佛法到底是什么?

严格来说,佛法就是成就为佛的方法。我们学佛、学习佛法就是在学习如何成就为佛,这和佛教的根本教育目的是一致的。佛陀教育九法界众生的根本目的就是帮助大家都成佛,通过佛法的熏修去落实,从而真正地获得成佛的结果。

 

无明示阻

从凡夫到成佛要经历些什么?前面在佛的概念中提到了很多部分,有很多前缀冠词,而且我们也都知道“自性是具足的”,究竟是什么阻碍了我们成佛呢? “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从凡夫地到如来地一共就四十一品无明,这四十一品无明就像盖了四十一层被子。古人常说“自性如镜”,无明就是镜面上的灰尘,灰尘太厚重,镜子的作用就体现不出来,所以要扫去灰尘,也就是消除遮蔽。

 

略数无明

四十一品无明从哪个阶段开始破呢?

圆教把大乘菩萨位广义地分为五十二位,《楞严经》中分为五十五个阶段。圆教认为要通过前十个信位后,进入到初住菩萨位才可以讨论破第一品无明,随后是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在我们平常认识中,登地菩萨的十个阶段加等、妙两个阶段,一共十二个菩萨位,是狭义上的真正菩萨;前面四十个阶段都不算在里面,这是我们理解上的问题。学佛的路是比较漫长的,确实不是一瞬间开悟就完全完毕的。大乘菩萨有很多阶段,不仅仅是登地菩萨这十二位。

 

以证补悟

佛法是成佛的方法,但是各位必须要知道:有为法的最高最高到达地方就是等觉菩萨,随后的妙觉和成佛这都是无作妙力成就的,也就是靠无为法成就最后的阶段。前面我们执著法相要走的,最少可以走到等觉菩萨这个位置,再往上靠执著的种种法就不可能有进步了。所以到了菩萨阶段,就要真正地进入到破法执的工作;如果没有对法的执著,初住位都不可能得入,也就是一品无明都破不掉。所以这个法就像舟船一样,该用的时候你必须拥有;过去后就当舍弃,不能再紧抱不放了。这是稍后才能涉及到的,对当下的我们来说还是要执著法相前进,待真正开始破无明了,才能有资格探讨证法身的事情,才有资格探讨入菩萨圣位的事情。

佛法的目的是帮助众生成佛,可是这中间有空隙,是否佛法不圆满?并非如此!有为法最高到达的等觉菩萨位,随后的路怎么走?就要靠证了,靠实证而非靠悟。所以当我们说开悟、解悟、体悟、彻悟等等都是在强调理上,并没有走到证上,就是在理上只是一半的路,那一段看上去的空隙,是要靠实证走过去的。那段路的部分我们探讨不了,言语文字说出来就是错的,心行起灭动一下都是错,况且离我们当下的境界确实很远。从佛到菩萨这样说了,菩萨有法执,法执是无明,如果菩萨没有了法执,也就没了菩萨的无明。

 

上一篇:佛教框架体系(三)
下一篇:佛教框架体系(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