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海迷局

净土往生

栏目分类

浏览排名

《法华经》略说【114】| 迦叶授记

  • 《法华经》略说【114】| 迦叶授记

音频在线听

 

【妙法莲华经授记品第六】 【尔时世尊说是偈已,告诸大众,唱如是言:我此弟子摩诃迦叶,于未来世当得奉觐三百万亿诸佛世尊,供养恭敬尊重赞叹,广宣诸佛无量大法。于最后身得成为佛,名曰光明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国名光德,劫名大庄严。佛寿十二小劫,正法住世二十小劫,像法亦住二十小劫。】

“这时佛陀说完《药草喻品》的偈后高声对大众说:‘我的这个弟子大迦叶,在以后也会奉持得见三百万亿尊佛陀,供养、恭敬、尊重、赞叹,并广泛宣讲彼佛的无量法教,最后会成佛。成佛的圣号叫做光明如来,十号具足。他的国土叫做光德世界,所处的时间是在一个叫做大庄严劫里。佛的住世寿命为十二小劫,正法和像法都是二十小劫。’”

 

【国界严饰,无诸秽恶、瓦砾荆棘、便利不净。其土平正,无有高下坑坎堆阜。琉璃为地,宝树行列,黄金为绳以界道侧,散诸宝华周遍清净。其国菩萨无量千亿,诸声闻众亦复无数,无有魔事,虽有魔及魔民,皆护佛法。】

“光德世界是什么样的呢?总体来说是非常庄严的,没有各种秽恶,也没有砖瓦石块,没有长了刺的树木,也没有大小便这样的事情。国土都是平正的,没有堆起、也没有坑,以琉璃为地,各种珍宝而成的树木作为行道树,道路的边界都以黄金作为标示,世界飘着各种各样的宝花,让这个世界非常清净。

光德世界的菩萨是无量千亿多的,罗汉们也数量巨大,没有魔干扰修行的事情,虽然也有魔和魔民,但都护持佛法。”

如上的部分是佛陀为大迦叶授记。

迦叶和光有着不解之缘,早些因为以金漆修补佛像,后世就一直都是浑身金色,加之迦叶这个族姓也叫饮光,他的妻子也是浑身金色,出家后叫做金色光比丘尼,成佛后叫做光明如来,世界叫做光德。

我们看这个世界的基本结构:菩萨数量众多,罗汉数量众多,虽然有魔及魔民,但都护持佛法,这个状态非常类似净土世界,只不过在最差一土的凡圣同居土里间杂些暂时没入圣的众生,而本段经文只提到三种众生,一是菩萨、二是罗汉、三就是魔,没说其他众生,加之后面的偈也只字未提其他众生,所以可以稍微保守地说,这个世界几乎就是净土世界。

从迦叶成佛后的世界状态来看,就能大致看到他为成佛都做了什么:

首先,他取愿在净土成就,所以光德世界没有各种污秽,也没有各种复杂的众生结构,还是以圣者为主。

为什么要单独提一下魔和魔民?从这句话来看,迦叶尊者在菩萨道时,肯定是发了要度魔的愿,所以他的世界最差的受众是魔,而且还是善根非常好、都护持佛法的魔,这就不能和我们理解的魔相提并论了。

我们知道一尊佛在某世界示现成就,同期的众生几乎都是靠佛力招感到这个世界的,所以这些众生都是彼佛在菩萨道时接洽下深厚缘分的众生。因此,不难看出,虽然以魔身出现在光德世界,迦叶尊者在此之前已经对这些魔开展了大量的工作。这些工作都是什么?当然我们不得而知了,不过从结果反推或许能看出些许来:皆护佛法,皆是都的意思,护是护持的意思。做什么样的事情能得到护持佛法的效果?这样就可以反推出迦叶尊者可能对这些魔做了引导劝领,而且让这些魔接续了宿世善根,回归到护持佛法的状态里。

为什么会护持佛法?善根在其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然后就是善缘。为什么这个众生和你很好,和你很友善,但对其他人却不好,乃至恶向?因为接洽过深厚的善缘! 

如果迦叶尊者和魔接洽善缘,各位想一想这就有意思了,一般来说比丘有三个名,为了方便记忆我改为“乞破布”:

乞,是乞讨的意思,上乞佛法,下乞饮食,比丘就是这样的状态。

破,是破恶的意思,要战胜各种恶、拒绝各种恶。

怖,是怖魔的意思,也就是要吓人了、吓唬魔。

罗汉还有一个杀贼的名,其中就有杀魔的部分,当然是泛指四魔,不只是指天魔了。

从比丘到罗汉这一大阶段里,理论上来说和魔没什么好交情,为什么到自己成佛了,会有魔成为自己的国民?这就是菩萨道时做的事情了,从此看到他的本愿里有度魔的部分。或者菩萨道时和一般的众生接洽缘分,当自己成佛时,这些众生发展为魔,但这个选项如果出现在授记里,好像这里很灰暗,有不光彩的部分,能引导到更好,为什么要引导做魔呢?所以显然这个可能是不存在的。

还有一个选项是彼时接洽的就是魔,接洽了很好的缘分,待迦叶成佛的时候,这些魔还是魔,一直在做魔。

从众生的比重来看,没有说魔和魔民非常多,哪怕一个量词都没有出现,可以粗暴推断,这些魔为数并不很多,显然和菩萨罗汉的数量不成比例。所以迦叶尊者并不是在初入菩萨道时做的这个事情,可能是在菩萨道的大后期才开始和魔结缘。这也是一种可能。

还有一个选项,这些罗汉菩萨们是否就有曾经是魔、被他度化成圣的?这个可能极大,而那些暂时没度好的,还在做魔,这样一推就通畅了。从而看得出,迦叶尊者干了件了不起的事情。

因为很多学佛人一提魔字就上头,恐避之不及。我们当然也要避,不要主动去招惹,走净土路线理论上遇魔的概率是最小的,所以我强调很多次这个安全性更高,但不是就不会遇到,因为有的魔会跟随多少世的,不是因为你这辈子学净土了,魔就不存在了,这就太荒谬了。

菩萨阶段就进入无相阶段了,不分别这些,所以只是遵循本愿在行走,本愿里有度魔的愿,才会接洽魔;如果本愿里没有度魔的愿,就不会遇到魔,毕竟已经是菩萨了,魔想靠近菩萨,这胆子也太肥了。

从这个状态来看就会发现,做罗汉、做比丘都是怖魔杀魔,怎么可能和魔有好交情?而入菩萨道的分水岭就是发菩提心,也就是初发心菩萨,或者叫做新发意菩萨,在这个阶段就意识到、就想到要度魔,他或许是有人提点,在发菩萨道意前接纳了建议,或者他就是大菩萨再来,因为过去意识到要度魔的部分,重新走一趟,完成一个宿愿。

如果是后者,他确实干了件了不得的事情,也就是他的本愿侧重度魔,这是初发心菩萨不可能会考虑到的,也是初发意菩萨不太敢触碰的范畴。所以,他这一趟行走,无量劫来辗转轮回,各个世界寻佛觅踪的源动力,恐怕就是为了度魔。

上一篇:《法华经》略说【113】| 药草和大小树的差别
下一篇:《法华经》略说【115】|一心合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