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海迷局

净土往生

栏目分类

浏览排名

仏教的三观

  • 仏教的三观

音频在线听

 

之前把三观部分略说了一下,再占用点时间尝试把贴合仏教的三观说一下,可能会有点凌乱,各位担待。因为需要对三观有基础了解,没有看到往期内容的,看得会辛苦些。

有人在追寻人生的意义:“到底活着是干啥呢?”这类的问题就是价值观的问题,如果把价值观弄明白了,人生意义也就凸显明朗了。

价值观,就是对某些具体事项是否符合并具价值的观点、看法。就像买东西,两家对比,价位和质量形成对比后,会有不同的答案,但却有不同的做法。

之前说:某人认识的富二代有天觉得不大舒服,在商场里看到一个很高档的按摩椅。那时商场还有点莫名其妙的优越感,东西很贵,就算网上同款能打到骨折,商场也不降价。这二代坐上去试了试,发现还行,就要交钱,让店家安排送货上门,同行的人就提醒他再看看别的,二代果断拒绝。同行的人又上网查了查,商场卖价近四万,网上一万左右,差出好多来,就再次提醒,结果二代一点反应都没有,还是决定让商场安排送货。

这就是价值观的差异。二代觉得不差钱,我就想迅速地享受这个服务,当然越快越好,而上网又要各种流程,有点慢。

我们判断某些事情应做与否,或者轻重与否,也是基于价值观而来。某些事情非常急切,那一定是更促动价值观,在价值观的衡量下更为紧急重要,那些排在后面的事,可多可少的事,在价值观的衡量下不那么重要、不那么紧急。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有什么价值,应该是价值观审视人生后给出评判答案。符合这个价值观的,就是人生的具化意义,找到一辈子可做、能做、应做的事,这是莫大荣幸。这里稍微有点啰嗦的地方是:正常三观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人生观的基础;价值观是前两观的直接体现。

但仏教的三观是要超越正常三观范畴的,应该说是:大的世界观、大的生命观、大的价值观,不是紧紧围绕在个人层面的认知。

大的世界观,是囊括所有物质世界。

大的生命观,是囊括所有法界有情众生。

大的价值观是符合所有有情众生的,自然要包括十法界有情,上至仏,下至地狱;只探讨人类的价值观,还是远远不够的。这是非常庞大的话题,因为这个部分的差异,也迟迟没有尝试和大家分享。

本层法界是这条浮幢王刹二十层里的第十三层,我们知道的极乐世界、不动仏国、娑婆、净琉璃世界等等,都是这一层的。每条浮幢王刹都有二十层法界,每层法界都是这样浩瀚庞大、仏土众多、众生凡几的。有有仏的世界,有无仏世界,有成住坏空各种阶段的世界,不一而足。

大世界下的浮幢王刹有多少条呢?遍布众多,都漂在香水海中。这是物质范畴,已经超越人力极限了,就算是一般般的菩萨,想在本层法界里穿梭,尚且需要时日,何况一条浮幢王刹就有二十层法界。

《楞严经》里提到,正常的一个世界由三个部分构成:

1、物质世界,也叫器世界。顾名思义,器是器皿,容纳的工具,物质世界就是一个盒子、房子、车子,或者说是牢笼、监狱、游乐场、试炼场,是物质基础。

2、有情众生世界,是器世界的灵魂。如果物质世界没有众生在其中,是毫无意义的。法界有情包括十法界,上至仏,下至地狱众生,仏也好,地狱众生也好,出现在器世界,这个世界才算略完整。

3、众生的因果相续,也就是众生在器世界里的境遇原则。

一个正常的世界由这三个部分构成,而这三个部分已经暗合了三观:世界观是器世界,人生观是有情世界,价值观是因果相续。这样一对照,可能会豁然开朗。

我们普世提及的三观没有这个宽泛程度,范畴很狭窄,认知浅显,自然有背离产生。很多世人的三观还是建立在更偏颇的基础认知上,错漏不断,三观的崩塌也只是时间问题。

法界有情众生是在所有众生里分化出的一类具备有情众生特质的带宽,并不是所有众生都被包括其中,也不是仏法提及的众生囊括全部众生,只是针对有情众生。

所谓众生,是众多因缘和合而生,取名为众生。桌椅板凳都是众生,草木大地也是众生,但被划在无情众生范畴,不被囊括在有情众生范畴。如果不做强调,一般出现的众生都是指有情众生,而不包括无情众生。

有情、无情的差别在哪里?有情众生基本都具备贪生怕死的情绪,好利厌害,追逐快乐,有非常明显动荡的情绪。仏教认为有情众生有八识可以激发,而无情众生不具备八识,虽然也有生命特征、神经特征、生物特征。符合这个标准的有情众生包括六道众生,即地狱、饿鬼、畜生、人、修罗、天,加上阿罗汉、辟支仏、菩萨、仏陀这四圣道。

四圣道是否没有情绪呢?我们读的经文略宽泛就会发现,仏也有情绪,只不过情绪不像凡夫众生那么激烈,仏的放光、哭、笑、忧愁都是情绪,只不过圣人的情绪和凡夫的不一样。

凡夫的情绪很难控制,几乎就是生物本能反应。了解这个点位,各位应知:我们提的情绪拆分是多嚣张、多夸张、多不可思议的存在,只不过我们用得并不好。能从凡夫的种种情绪里出离,严格来说,登地菩萨才能勉强控制的,但我们就有方法、有手段去尝试触及。从受用上来说,简直不要太豪华;但从证量上来说,我们还是凡夫,只不过不想被激荡情绪掌控而已。

情绪是什么?情是心理活动,绪是指线头、丝织品,情绪就是围绕情志这个东西的一堆乱麻破线,就是心理活动的线索痕迹,有线索就可以找到前因后果,有痕迹就可以推导出过往未来,所以,三世(过去、现在、未来)就是心理活动的前因后果。

众生不仅有心理活动,还有对应色身,人道及畜生道的色身最为蠢笨、粗重;身口意是心理活动的外在体现。因此,所谓生命历程简化说就是心理活动的前因后果捆绑、约束了对应色身,出现在对应物质空间,回应于业果因缘牵引的境遇体验。

一个宽泛的世界里,众生间的业果因缘是相互投寄的,因过往投寄的线索由情绪的保有传递,形成现在的招感,形成未来的招感,形成三世的境遇,这就是法界层面的人生历程。

经文里说,仏无所不知,悉知悉见,怎么知、怎么见的?因为有线索,一堆乱线,找到头就可以理清楚了,找到一个点位就可以深入进去,从而导出前因、后果。所谓前因就是无量劫前生死蔓延,身口意业中裹挟、投放的具体心理活动;所谓后果,也无外乎是继续传递的心理活动招感对应物质,结成对应境遇,形成对应反馈,成就宿世果报。

这个部分在心理学里尤为明显。通过许多心理学的小测试得知人的行为习惯,从行为习惯分析遇到什么会做出什么反应,从对应反应里就可以预先知道此人会怎么做、会做成什么样。这和算命就很类似了,但心理学有个弱点,如果这个人表现出的行为习惯不稳定,测试的准确度会受影响的。

仏的悉知悉见就像一台超级计算机,可以从很少的已知条件中推演出非常多的可能,以及哪个可能对应的发生概率,且仏已知的条件可以非常丰富,从而降低了计算量。我们没那个计算能力,又几乎没有摄取线索的能力,全凭习气做主,而这个习气又由宿世业缘深度影响,所以,凡夫众生的生死境遇更多是凭借业力使然。

就像有人看到浪费的就烦,如果说他珍惜粮食,这只是现象,这个现象怎么来的呢?一定有过去的影响促成的。你喜欢什么颜色、喜欢什么样子的东西、喜欢什么食物也是如此,你遇到什么人会如何反应,能逃出业力范畴吗?所以,找对象也是拼宿世业缘的,业缘不登对,看不上。

现在的信息太混乱,导致宿世业缘虽然有用,也可能被现世认知左右,从而影响宿世业缘的正常发挥,就像喜儿应该嫁给黄世仁,就像马有才就应该拥有祝英台,嫁给富二代正是现在女孩子的追求。现在女孩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认知?是不是也有其业缘可以推导?那些“霸道总裁爱上我”之类的内容,都在暗暗地渲染这种对富二代的幻想。

这就是价值观的体现。人形成这样的价值观是可以理解的,毕竟钱财是硬通货。男性生育是保量行为,所以男性先天就见色起意;女性生育是保质行为,而女性因为生育类型不同需要择优,从而保质下一代。掌握硬通货就侧面符合了保质的需要,自然嫁个富二代是可以理解的。

仏教的价值观就不这样卑微狭小了,因为知道六道的轮转,生命的主体在不同生命区间跳跃攀爬,自然可以从线索里推导出前因、推导出后果,这是仏陀教给我们的思维模式。

推导出前因后果,这还只是起步,既然知道这个规律了,自然可以驾驭当下,结成新的因,从而预设新的后果,这就是转命,是学仏、修行、解脱、菩提、般若。转命是仏教亘古不变的永恒乐章,认识命运,这是前瞻部分,如果不能认知命运的过往关联,能捏着鼻子行善断恶吗?谁不知道作恶简单?

对照六道的基本面,再对照自己过往当下的行持、身口意、心理活动,统合之下就可以大略推演出下一场的境遇。如果计算能力强大,可以计算出下一周会如何,下一月会如何。只是我们没有那么强大的计算力,能勉强推导出个生死后果就不错了。我们掌握的已知条件很匮乏,计算能力再不够用,又懒得计算推演,自然被业力束缚得死死的,半点挣扎空间都没有。

你想转命,想改换生命走向,想调整命运趋势,靠啥啊?烧点纸,把纸叠成金元宝,烧报纸糊弄鬼一样忽悠仏菩萨?想转变命运,是不是要知道当下这个命运是怎么形成的,当下这个命运的“后点”又会是什么?

这就又回到三部走、三位配合的建议上了。为什么你们来了,第一步要先念《地藏经》啊,而且三年、五年这样天天念?因为《地藏经》里有这种推演命运的方法,有各种案例可以推演后果,我们熟读以后,若有机缘会很容易发现自己的后点,知道自己的未来会怎么样;如果能前后推演略通利,知道现在的命运是因为什么,知道后续的未来会呈现什么,加上有情众生趋利避害的共性,就可以借由愿引导自己,结成新的认知,借此约束自己身口意,从而扭转生命巨轮的走向。

所谓解脱,这就是了。只不过,小烦恼,对应小解脱;大困难,对应大解脱;生死的麻烦,对应解脱生死。如此我们回视这趟生命,由什么构成的,在向什么发展,必将走到什么后果?

所谓学仏,学啥了?那些手段方法都是后话,那些什么仪轨法事都是后话,这种解题思路是前排核心。解题思路没弄明白,一脑袋扎进法门、法句、仪轨里,会淹死的。

把这条线索理出来,如很平凡的那句:“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做者是。”从今生所受,可以推演前世所为;从今生所做,可以推演后世所受。那么当下受的,已经诸苦逼迫了,已经烦恼锁眉了,已经破裤子缠腿甩不开步子了,你还想以后继续这样吗?

从当下行持可以推演到未来会呈现什么结果。如果对当下行持有观察、有审视,借此推演未来果报,你愿意承受那个果报吗?如果不愿意,怎么办?当然从修改当下开始,也就是从修改心理活动开始。心理活动调整了,身口意也就对应调整了,信愿行也配套调整了。

心理活动怎么修改调整?之前多次推荐大家看《净行品》,被称为《行愿品》的姊妹篇。我们很难照抄照搬《净行品》的具体方法,可是我们可以灵活复刻,而不是死梆梆硬抄作业。以《净行品》的思维模式、逻辑架构灵活复刻到自己能用的范畴,这就是修改心理活动的方法。

本系统的好多内容也就是这样。

比如:所有你沉溺轮回的原因都是你必须趣生极乐的理由,这是修改心理活动。

比如:提高敏感度,像精神病一样地去做沟通,这就是修改心理活动。

比如:回向配合超度,但凡涉及到众生的范畴,先想着超度一下,这就是修改心理活动。

有人看不懂,自然会抨击:“你们就知道做超度,都不知道怎么修行。”他才不知道怎么修行呢,连投靠大乘的心理活动都看不明白,他的建议能听、能信、能采纳?

比如施食,吃到最后一口才想起来:“完了,我忘记施食了。”没事,就普门施食而言,哪怕你剩下最后一口,你也可以施食,这是修改心理活动。

心理活动的修改调整就是有情众生的情绪的那个绪,丝丝缕缕地改着,点点滴滴地扭转着,命运的巨轮就这样被扭动了、被拨动了。

借此回望普门救度系统,若你们对此系统略有了解,也就会发现都在向着这个方向努力。借由净土、借由极乐、借由超度、借由大乘,解脱你的解脱,解脱他的解脱。

而法无我,仏又宣扬众生平等,既然无我、平等,你来做,是你得;他来做,就他得;抱着胳膊作壁上观,那就两袖空空地看着。

如果知道人生命运就是轨迹的段落一组切片,你的人生如此,六道众生的也如此,法界有情众生的都如此,那么要怎么弄呢?

什么是轮回因?居上不懂得收手是轮回因,居下不懂得低头是轮回因,发现并认可自己的命运轨迹,这是与宿世的自己和解。和解是不闹矛盾,我们与宿世的自己在闹矛盾,意见不统一,精力就都被内耗掉了,还剩下几许是可以用来干活的呢?

只是和解还不够,还需要在某一个点位合并,也就是把宿世摸索寻求的与今生合并一处。什么是你宿世在寻找的,今生还在寻找,未来生死里必定会继续寻找的呢?如果能合并,就不只是和解的高度了,那是宿世自己都在奔着这个方向努力,只是各有因缘,走到了不同状态,处于不同的平行宇宙,还尚未走通罢了。

接续宿世,是寻回法身,是顿超七地,只是这个宿世要打引号的,你知道这个宿世指代什么,这才是顿超七地的根苗;如果不知道这是什么,自然会被浮于表面的内容迷惑,抓着一只又一只的蝴蝶,迷头认影。

在此,我直接告诉大家答案了:不管过去你发过什么愿,求过什么利,当求无漏解脱!

且也说:大乘的根本核心就那三个字,除此之外都是跑偏瞎晃。

如果你能理解在说什么,就知道顿超七地是怎么做的,也应该知道七地以上在干什么了。

余下,就是我们能不能干得来,那个活能不能做得好。如果我们建立了这样的架构,有那样庞大清明的宇宙观,有那样丰富立体的众生观,有那样清晰完整的价值观,应知自己要行什么、当行什么、当如何行,三观统一体现在价值观上了。

价值观此时应该更名为使命!

啰啰嗦嗦,各位自洽。

 

人间天于幻海迷局

2023.7.23

上一篇:念咒的力量
下一篇:故一切法得成于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