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海迷局

净土往生

栏目分类

浏览排名

《法华经》略说【407】| 如来寿量品(8)

  • 《法华经》略说【407】| 如来寿量品(8)

音频在线听

 

【弥勒菩萨等,俱白佛言:世尊,是诸世界,无量无边,非算数所知,亦非心力所及,一切声闻、辟支佛,以无漏智,不能思惟,知其限数,我等住阿惟越致地,于是事中,亦所不达。世尊,如是诸世界,无量无边。】

仏教是允许质疑的。你想提出否定,需要扩大知见,把对应内容变成你的熟悉范畴,才有资格提出实质性的疑惑;而那些只是出于见闻的质疑,是没有任何力量的。之前看一个视频,说到米国疫情情况那么严重,为什么好多华人不回国呢?口口声声说“不给祖国添麻烦”,那都是鬼扯,实际上就是还没有感觉到非常严重,如果感觉生命受到威胁早跑了,那时候根本不可能有“不添麻烦”的想法。我们听闻的消息和他们身处的情形本就有信息差,再有个偏听偏信,就很容易形成误解。我们这样面对外国,外国也这样面对我们,又有什么不同?不过就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谁也没有好到哪里。

人道的事尚且可以追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有一定程度的解决,但超越人道的事,人力就很难窥探了,我们对其他道的了解又有多少是靠谱的呢?有人小时候看香港恐怖片,吓出毛病来了,有了童年阴影,对他影响极深的阴影就是真实的鬼道吗?显然不是,那只是外人施加的影响,也是他内心念念不忘的配合使然。早些有个同修来学仏,总发现有问题,原来学仏之初看了几百集的视频,学习了所谓的因果,这家伙影响力就深重了,每每遇到点什么事就裹足不前、酬量不好,不知道怎么做:这样做,好像视频里说过如此不好;那样做,好像视频也说过不行。结果,失去了自己的判断力,视频说了就是真相,视频没提就暂时不受其限制。

这样的人不知道你们是否遇到过,如某些流传非常广的书籍说了各种恶业的各种结果,害怕啊,纠结啊,乃至形成心理负担,导致自己生活都受影响了。这些影响怎么来的?不还是你乐意配合吗?你把那样的信息当成真理了,信愿行就有了对应的架构。你相信这样的所谓真理,要不要获取对应的效果呢?信愿都有了,就差行为了。

昨天走在街上,自己溜达得挺开心,结果被拉去吸个黑头,我是很不注重个人形象的,但很想了解一下他们现在的经营模式,觉得这么老土的模式怎么还能活着,就想探寻一下。这就是我的信愿行,所以我愿意了解,并做出了配合,结果吸个黑头,还和干活的小朋友拌嘴,弄得人家不开心。

我们信了某些错误的言论,又不在自己验证的范畴,想靠自己的力量无法求证,这种信息都要小心应对。如果信了,会不会有对应的愿和对应的行为?如果建立匹配的信愿行,就会有对应影响力,不管你信的对或错。现在很多骗局为什么有效果呢?如果无利可图,人家早不干这个了。所以,就算是错误的信愿行,也会有对应的影响力。那么我们过去接受的信息,是否全部值得信任?

仏教允许质疑,你提出质疑,一定会体现出自己的缺点、短板和硬伤,会反映出自身存在的问题。仏问弥勒,弥勒回答不出来,用个大概、可能、似乎来做回答,也算是很贴,毕竟仏问的,不做回答是不好的,这是菩萨的境界;而那些罗汉就不一样了,仏问了,不知道,我就不吱声,这个行为本身就不好,没有做出一个好的表率。仏问了什么,我不知道,可以直接回答:“我不知,但我想知。”是否真想知呢?这就开始撼动自己的信愿行了,愿是否在此处被调动起来了?如果不想知道,这时候仏说什么,也无所谓信;也不想知,也没有愿,自然不可能做出匹配的行为动作,信愿行三者的配合度就很完美地和仏说的内容不搭边了。

我们学仏,学得不好,或者学得很糟糕,原因在哪里呢?所表达的信愿行与想学好是不匹配的,自然不可能学得好。世间的种种技艺技术,若不想学好,就算有人拿个棍子看着你,也不会努力学,只是被动学,考试一过什么都没有拿到。你想学吗?有多想学好呢?想学好,怎么学才对?这是想学应该做的。从不关心这些的人,嘴里说我想学好、我乐意,其实心里压根就没有这样想过,自然不会驱使自己努力于此。想读懂经文在说什么吗?想知道仏在此说什么了吗?想知道菩萨在此表现了什么吗?没有想过,自然不会有合适靠谱的答案了。

亦如此段经文,弥勒菩萨回答是:小乘研究不了,大菩萨能力不到,但数量巨大,无量无边。这种回答到底体现了什么?仏问弥勒的问题,就算自己回答不了,也要回答,毕竟以后自己做仏时,不希望有人被问及了,只是默不作声在抠脚吧!

当我问大家问题时,感觉一片死寂,好像有无数抠脚、吃瓜的画面,从这样的情况就反省自己、惭愧自己、忏悔自己,可能以前学习时老师问问题,我就这样消极怠工,风水轮流转,今天到我头上了。这个风水流到你头上时,你和人沟通交流,对方不理你,不搭你话,不回答你的问询,不给你回应,这又有什么不妥呢?你是否在做及时回应,就等于你在需要回应时,可能也没有那么及时。

弥勒菩萨深知其理,就算仏陀问的回答不了、能力不及,但也要回答,大不了说我不知道,这不丢人;若不回答,以后自己做仏时,就会有人如此消极散漫、毫无回应,如此情形,就算动用神力知晓对方的意图,此外的人众不了解对方的意图,也就不可能懂得此时仏菩萨为什么如此讲说表述。这就是我们看不懂仏经的原因之一。

你想读懂经文吗?此时的二人都以什么心态在对话?此时的瓜众在以什么角度看待这场对话呢?我不知道,这不是我能力范围内的事,理由很充分;但我不想知道,这就是我主观不作为;我想知道,经文读两遍看不明白,就不继续追寻答案了,放任不管了,这是真想知道吗?嘴上说说,糊弄事而已,不是真想知道的。

弥勒菩萨回答:住阿惟越致地,也是力有不逮。这确实没有毛病,毕竟他此时是妙觉菩萨,在菩萨级别中是最高的存在,他承认自己包括那些阿惟越致的菩萨们对此问题力不能及,他有这个资格做代表。

阿惟越致就是摩诃萨的意思,但摩诃萨强调的是各种漫长、恭敬、难得、尊贵;阿惟越致强调的是不退,是入不退位的菩萨,也就是七地及以上的菩萨,需要证得三不退转的菩萨。也有翻译为阿毗跋致、阿鞞跋致,意思一样,翻译不同,都是三不退转的意思。在众多菩萨阶位来说,到三不退转是一个分水岭的标志,因为不会再退堕了,达到这个状态只会一路前进,不用担心再次跌落。就算到六地菩萨这个位面,因为还没有到阿毗跋致,还可能会退,至于什么事情会让他们退,这就不是我们要研究的了。

此段回答,表面上看答案很一般,但及时作答的态度却是正确的反应。若有一天,当我们沟通交流需要回应时,我们是否希望见到对方如铁板一块,环抱双臂,就像要牢底坐穿一样消极?如果不想,你就应该在学习时及时做出回应,这就是因果如此、因果不昧。

上一篇:《法华经》略说【406】| 如来寿量品(7)
下一篇:《法华经》略说【408】| 如来寿量品(9)